22
此告遍贴长安大街小巷,百姓奔走相告。镇东将军不仅募兵不设限额,更承诺粮饷由关东源源供给。
饥寒交迫者纷纷投军,世家豪族亦被徐庶邀往商议。盏茶之间,众人皆誓死效忠曹公,共抗西凉豺狼。他们饱受李傕、郭汜之虐,此刻倾囊相助,唯恐叛军卷土重来。
同一时刻,曹洪率部突袭杜陵等地,既夺城池,又征壮丁以充军备。
………………
**弘农郡·华阴**
文和公,我方才截获一支从长安溃逃的残部。段煨快步走入内室,对正在品茗的贾诩禀报:
果然不出您所料,曹孟德已发兵关中,取道武关直捣李傕、郭汜后方。
贾诩轻抚长须:将军作何打算?
这位谋士深谙明哲保身之理。当刘协这个傀儡天子抵达华阴,受段煨接济粮草之时,他便果断脱离东行队伍,悄然入城寻求段煨庇护。
随驾东行,迟早要殒命于乱军之中。
秉承舍人为己的处世之道,贾诩自然不愿再随大部队冒险。
曹孟德先前遣使联络,欲招我归附许县。只因张济占据弘农阻我东进,如今曹操大军入关,正是良机。段煨分析道:
李傕残部既入我境,当先拦截。可用则收编,不可用则诛杀!
不知文和公意下如何?
贾诩含笑拱手:将军运筹帷幄,何须垂询老朽!
这便是首肯之意。
段煨大喜过望:得文和公相助,华阴基业必能更上层楼!
当即调兵遣将,将东逃的李傕残部尽数拦截,悉数收归帐下。
消息封锁严密,李傕等人迟迟未能察觉。
待其得悉 ** ,早已错失良机。
此时李傕、郭汜正追击献帝至东涧,大败杨奉、董承所部。
百官士卒死伤枕藉,其中参与衣带诏密谋的种辑、吴硕、王子服、吴子兰等人,皆蹊跷地殒命于乱军之中。
此事引起杨彪、司马防等汉室重臣的警觉。
昨日之战,虽百官多有伤亡,然种辑等人所处并非战阵核心,却同遭屠戮,着实可疑。
杨彪转向司马防:建公素有洞见,对此有何高见?
司马防轻蹙眉头:此事虽蹊跷,但东行途中百官殒命本是常态。只是此番身亡者多为世家重臣,故而引人猜疑。
父亲、司马公,年轻的杨修目光深邃,或许这正是杨奉等人的手笔?
这位才思敏捷的年轻俊杰一语道破天机。
闻听此言,两位老臣神色骤变。
细想确有可能。杨奉等人屡劝献帝抛弃百官轻装东行,这些出身西凉叛军或白波贼寇的将领,确实干得出这等事。
乱局之中借机铲除异己,减轻负担,也并非没有可能。
若真如此,局势便危矣。
杨彪与司马防目光交汇,皆从对方眼底读出了不安。
杨奉、董承既能对种辑、吴硕、王子服、吴子兰下手,又怎会放过他二人?
更遑论满朝文武。
修儿,无凭无据之事休要妄言!杨彪低声呵斥,值此多事之秋,口舌之争易惹杀身之祸!
若方才言语传入杨奉等人耳中,恐性命难保。
若非彼等所为,此事岂非成了无头公案?杨修不以为然,继续道:当早作防备,并警示同僚多加小心。
无论是杨奉、董承,亦或李傕、郭汜,皆不敢弑君。若生兵乱,当速护驾......
放肆!杨彪怒喝打断,双目赤红,你这是要毁我杨家清誉,陷家门于不忠不义之地?
此等言论若被司马防传扬,他日便是诛族铁证。
司马防轻咳道:贤侄多虑了,或许真是意外。陛下东归本就凶险,莫说种辑等人,即便我等亦可能命丧乱军。
既然选择护驾,便该有赴死的觉悟。若贪生怕死,何不早日离去?
言外之意:弘农乃杨氏根基,若惜命大可脱身。
父子二人面红耳赤。杨修低声道:叔父教训得是,是小侄轻狂了。
东归之路血雨腥风,护驾臣子自当肝脑涂地!
────
待司马防离去,杨修冷哼:这老狐狸倒是会做戏!
杨彪瞪眼警告:你这张嘴迟早惹来大祸!
少年不以为意。在他看来,父辈太过畏首畏尾。
父亲,曹操为何迟迟不来?杨修转开话头,张济既已西去,正是出兵良机。
可至今未见曹军踪影。
洛阳的兵马纹丝未动。
着实蹊跷。
杨彪轻叹:为父也不知其中缘由。
按理说,曹孟德与我杨家交好,理应派兵接应,将圣驾迎至洛阳或许县。只是......陛下与诸公更属意袁本初。
言及此处,杨彪面现苦涩。
在刘协与百官眼中,唯有四世三公出身的袁绍,方能匡扶汉室。
邺城,成了他们魂牵梦萦之地。
何其讽刺!
呵,袁绍?痴心妄想!杨修断然道:袁氏本是祸乱天下的根源,袁绍岂会自找麻烦迎回天子?待他平定北方,必会南下夺取关东。到那时......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