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章

作品:三国:我在三国支教|作者:言而美|分类:历史|更新:2025-11-26 04:58:39|字数:6930字

18

城外,鲜于辅见招降无果,转向幕僚周齐:城内拒不投降,如之奈何?

周齐眼中闪过厉色:当速攻之!若不能克,也要逼其召公孙瓒回援。届时半道设伏......

战鼓骤响,刘虞大军如潮水般涌向西城墙。

河间国,袁绍接到急报时正在宴饮。

好!好!他霍然起身,酒樽倾倒亦浑然不觉,公孙伯圭追刘备入燕山,刘伯安兵围土垠,真乃天助我也!

幽州战事爆发。

“擂鼓,众将速来议事!”

公孙瓒率骑兵自右北平出击,刘虞主力部队从蓟县出发。

此时双方的大本营均防守空虚,简直是天赐良机。

进展比预想中顺利得多。

谋士审配、逢纪、辛毗、陈琳、荀堪,以及将领颜良、文丑、张合、高览、麹义、蒋奇、淳于琼等人陆续进入营帐。

“主公!”

袁绍环视众人,神采奕奕:

“最新战报,公孙瓒正追击刘备进入燕山,刘虞大军也已离开蓟县,正在猛攻右北平。”

“我军北上的时机到了。”

帐中诸将无不振奋。

等待多时的幽州内乱终于到来。

“主公,属下建议暂缓北上,观察三五日。”审配进言道:

“需先确认公孙瓒与刘备的战况,才能决定我军出兵规模,以及是否需要全力攻取蓟县。”

还要等?战机稍纵即逝!麹义面露不悦。

他麾下的先登营早已按捺不住。

审配神情顿时阴沉。

正在阐述策略,却遭人打断。

袁绍注意到麹义的态度,心中不悦。这位将领近来愈发骄纵。

但考虑到其统率的先登营乃冀州精锐,又在对公孙瓒作战中立下大功,目前掌管常山、中山二郡,实在是不可或缺的猛将。

且听正南说完。袁绍沉声道,最终选择支持自己的谋士。

麹义轻哼一声,别过脸去。

在他看来,谋士之言只会贻误军机。

得到袁绍支持,审配继续分析:可分兵两路:主力继续潜伏河间待命,另遣一军从并州南下攻打代郡。

若能夺取代郡与上谷,便可威胁居庸关。即便不能攻克,也能牵制刘虞部将阎柔的兵力,使其无法回援蓟县!

这个分兵之策确实精妙。

此时出兵代郡,等战报传至蓟县时,幽州战局已见分晓。

河间主力正好同时行动。

袁绍点头赞许,却又有些迟疑:

此计虽妙,但该派何人统领代郡一路兵马?

进犯代郡的兵力不宜过多,将领也不宜过多,但必须有足够实力。

审配进言:“主公,在下建议由三公子统兵驻守,令高干率并州兵马出击,同时派遣苏由、吕旷、吕翔率领二万大军自常山关攻取代郡!”

“为确保三公子这路安全无忧,可增派韩珩、尹楷领兵一万镇守中山国与常山关,随时策应三公子的行动!”

言罢,审配瞥了麹义一眼,嘴角泛起若有似无的冷笑。

麹义见状心头一紧,怒视审配,眼神中闪过一丝愤恨。

这老贼竟敢算计于我?

中山与常山二地向来由他麹义掌控,这是人尽皆知之事。

审配分明是要架空他的势力,将中山国从他手中夺走。

打着冠冕堂皇的旗号,麹义纵有万般怒火也只能隐忍不发。

袁绍闻言龙颜大悦:

“甚好!正该让尚儿历练一番!”

袁尚本就是袁绍心头所爱,审配此计既讨好了主公,又达成了目的,可谓一举两得。

袁绍怎能不喜形于色?

“主公,末将以为也该给大公子一个机会!”麹义见大局已定,转而提议:

“大公子虽在青州遭遇挫折,但一直渴望将功补过。主公何不让大公子一同前往代郡?”

审配既敢断我退路,那我便搅乱你们的好局。

邺城众人皆知,郭图、辛评是袁谭的支持者。

而审配与逢纪则站在袁尚一方。

既然审配出招在先,他麹义也要让对手不得安生。

袁绍听罢此言,脸色骤然阴沉。

在场众人也纷纷变色。

麹义这是要公开站队支持袁谭吗?

辛毗、陈琳暗自窃喜——他们本就是袁谭一派。

自青州兵败后,袁谭被软禁在邺城,袁绍对这个长子愈发嫌恶。

袁谭的处境已是如履薄冰。

若能获得冀州重将的支持,袁谭未必没有翻身之机。

“主公万万不可!两位公子同为主公血脉,若兄弟共掌兵权,恐将士无所适从!”逢纪急忙劝阻。

袁绍顺水推舟道:“元图所言极是!此事就交由尚儿全权负责。”

“显思既知耻而后勇,便调他来河间随我共征幽州!”

说罢冷冷盯着麹义:“此次讨伐刘虞攻取蓟县,你部担任先锋。若敢贻误战机,军法不容!”

这分明是袁绍的严厉警告。

继承人之争,岂容外将置喙?

再敢多事,定斩不饶!

麹义面色铁青地拱手应命:“诺!”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上一章目 录下一页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我的书架

如果您喜欢,请把《三国:我在三国支教》,方便以后阅读三国:我在三国支教第132章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三国:我在三国支教第132章并对三国:我在三国支教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