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朗既死,诸葛亮为何不乘胜追击?”
此时魏军士气低落,正是进攻良机。
叶辉轻摇头颅:“诸葛亮故意放曹真回营整顿,当夜设伏大破魏军!”
“曹真败退后,郭淮献策:‘西羌自太祖时便岁岁来朝,文皇帝亦有恩于彼。如今可据险固守,暗遣使联络羌人,许以和亲令其袭蜀军后方。届时前后夹击,必能反败为胜!’”
此计确实高明。
连陈宫也微微颔首。
以曹真之能,想在正面击败诸葛亮实非易事。
猛将寥寥,智囊稀缺。
西羌王彻里吉接获魏国使节书函,当即派遣雅丹丞相与越吉元帅统率十五万大军进犯西平关……
西羌铁桶阵起初令蜀军损兵折将,关兴险些命丧沙场。后诸葛亮亲临前线,设下伏兵,借大雪掩藏陷阱,诱敌深入大破羌军,阵斩越吉元帅,生擒雅丹丞相。叶辉继续讲述:
化解西羌之危后,诸葛亮又利用曹真不明战况的弱点,佯装撤兵诱其主力追击,终令魏军溃败而逃!
曹真不敌诸葛亮,遂上奏求援。华歆提议御驾亲征,钟繇举荐司马懿复职,曹睿便恢复司马懿官职,加封平西都督……
视线转回蜀军,李严之子李丰来报,孟达欲献上庸等郡归降起事,诸葛亮大喜过望……怎奈孟达刚愎自用,无视诸葛亮劝诫,轻视司马懿而兵败被擒……
听众至此不禁为曹魏捏把冷汗。
若非司马懿力挽狂澜,险些让孟达阴谋得逞。
可惜孟达自负过头,终致身亡。
由此观之,能与诸葛亮相抗衡者,唯司马懿耳!
徐晃死得实在……典韦与徐晃交情颇深,闻其殁于孟达事变,不由扼腕叹息。
老将出征,竟被一箭贯穿面门。
故事讲毕,众人亦酒足饭饱。
席间觥筹交错,好不快活。
再看赵云与吕布,仍在阵前鏖战。
交锋百余回合,早已饥肠辘辘。
闻得酒肉飘香,二人腹中雷鸣阵阵。
吕布心烦意乱,猛然暴喝:不打了!无趣!
用膳去也!
说罢竟不顾赵云可能偷袭,将方天画戟插在地上,大步走向叶辉等人。
赵云见状也只得收枪同行。
吕大、赵二,怎的不再比试?继续啊!典韦唯恐天下不乱,继续煽风 ** 。
吕布怒目而视,却不敢出言呵斥。
毕竟典韦武艺超群,更是叶辉府中旧部。
其与叶辉的交情,远非自己可比。
赵云摇头苦笑:典三兄就别取笑我二人了。
诸位在此饮宴,看我等厮杀,实在不妥!
哈哈哈,方才啃地瓜时可不见你这般说辞!典韦朝黄忠丢了个眼色。
黄忠佯装未闻,搁下碗筷轻捋长须。
这顿酒席着实美味。
细想起来还是自己划算,赵云先前不过啃了几个地瓜。
那地瓜虽甜,怎比得上这涮锅滋味鲜美。
“剩的菜肉都给你们留着了,不用着急吃。”叶辉转向吕布说道:
“你性子还是太急,练得还不够,先在学堂多待些日子吧。”
吕布恭敬抱拳:“学生明白。”
说完他朝赵云那边斜了一眼,都怨这小子。
枪法虽精妙,偏用柔劲缠斗,打得人好生憋闷。
“你们俩都和吕布交过手,还想跟我过招吗?”叶辉目光在赵云和黄忠之间游移。
二人对视刹那,已然读懂彼此心思。
“求先生指点!”
看来不撞南墙不回头
司马仲达素来行事缜密,深知孔明不用险招。眼见孔明独坐城头抚琴相邀,反倒疑心设有伏兵,遂引军撤退......叶辉轻抚茶盏,话音戛然而止。
厅内烛火摇曳,众人神色各异。典韦挠着络腮胡与吕布面面相觑,赵云指节轻叩案几,黄忠捋须沉吟。陈宫忽觉心头一紧——莫非又要说到关键处断章?
诸位听完这段,可有所悟?叶辉突然发问。
陈宫眸光微闪:先生莫非暗指司马懿?此人智谋不输孔明,空城计看似精妙实则漏洞百出。若他派偏将领三千精骑入城查探......
话未说完,满座哗然。若依此计,此刻孔明怕已成阶下囚。
叶辉抚掌而笑:陈主簿已触到关窍。
众人闻言愈发困惑,陈宫却猛然顿悟:莫非司马懿故意纵虎归山?
此言犹如巨石入潭。吕布手中酒樽一顿:这未免太过......话到嘴边却见陈宫望向叶辉,只得将二字咽下。
好个滑头。叶辉笑指陈宫,既然不肯说破,便由我来道明......
“尽管没有确凿的证据证明司马懿有意放跑诸葛亮,但从常理推断,如此重大的失误实在不该发生。”
“既然如此,我们不妨推演一番:倘若司马懿真是故意放走诸葛亮,他的动机究竟是什么?”
陈宫闻言正襟危坐。这个问题的答案至关重要——
它关乎对司马懿这位奇才的评判。
毕竟曹操已向司马懿抛出了橄榄枝。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