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绍见状忙打圆场:“玄德多虑了。正南性情刚直,言语直率,还望不要介怀。”
“正南,玄德远道来投,勤勉尽忠,这些我都看在眼里。”
“盼二位摒弃前嫌,同心协力辅佐我剿灭公孙瓒,夺取青、幽二州,奠定北方霸业!”
审配只得作揖示意,刘备随即表态:“袁公明鉴,我与正南先生只是策略分歧,绝非私怨。”
“定当与正南先生坦诚相见,共助袁公成就大业!”
袁绍抚须大笑:“甚好!将相和睦,方能攻克幽州,永绝后患!”
在袁绍心中,公孙瓒才是心腹大患。只要除掉此人,天下可定。至于曹操,不过是侥幸得势的阉宦之后,待大军南下,必能轻易收服。
“玄德此来,想必已有破敌良策?”审配语气虽缓,目光仍带审视。若刘备再提孤军深入之计,他断不会同意。
袁绍也收起笑容,紧盯刘备。
只见刘备从容道:“袁公欲速取幽州,最佳策略仍是分兵袭扰右北平,令公孙瓒腹背受敌。”
袁绍沉吟不语,审配欲言又止。此次刘备未提亲自领兵,倒叫人难以反驳。关键在于,袁绍绝不会让嫡系将领涉险,人选终究还是落在刘备身上——这恰是审配最不愿见到的。
“此计虽妙,却过于弄险。”袁绍模棱两可地回应。
刘备早有预料,继续进言:“备另有一策可破公孙瓒。”
袁绍与审配同时眼前一亮。好个刘备,竟还藏着后招。
“快快道来!”袁绍兴致盎然。
幽州局势暗流涌动,刘备向袁绍献上一条分化之策。
厅内烛火摇曳,映照着袁绍凝神沉思的面容。刘备轻抚长须道:刘幽州素来主张怀柔边塞各族,与公孙瓒的强横作风截然不同。若能激化二人矛盾...
袁绍眼眸微动,审配亦若有所思。刘备见状继续道:待其兵戎相见,幽州必然生乱。届时公孙瓒后方失守,粮道断绝,袁公再挥师北上,岂非事半功倍?
这个离间计确实值得考量。袁绍与审配交换眼神——刘虞与公孙瓒素有嫌隙,那公孙瓒更是目中无人。若让其占据四州,刘虞必难自保。
玄德不妨详述。审配开口道。
刘备拱手:备乃涿郡人士,又是汉室宗亲。由我出面拜访刘幽州,最是名正言顺。只要说动刘虞先发制人...
审配追问关键:刘虞向来主张息兵,玄德有何把握?
刘幽州之所以隐忍,一是尚未感受到生死危机,二是缺乏制衡公孙瓒的良将。刘备成竹在胸,若能解决这两点...
袁绍闻言拍案叫绝:若成此事,必为玄德向朝廷请功!
待刘备告退后,审配却沉声道:此人心怀叵测,恐生变故。
袁绍不悦:正南何以屡屡猜忌?
倘若他转投刘虞...
厅内陷入沉寂。良久,袁绍叹道:莫非只能将他软禁?
不如...审配比了个手势。
袁绍骤然色变。
与此同时,鄄城。曹操望着新收的粮仓,对众将笑道:粮草已足,该让将士们活动筋骨了。
豪情万丈。
厅中官员将领无不振奋。
征战之时将至。
主公,青州前线已准备妥当,徐州军随时可挥师北上!
回禀主公,管亥所部潜伏青州山区多时,待您军令便可突袭齐郡、济南等地。
届时可切断袁谭与冀州联系,形成合围之势!
望着群情激昂的众将,曹操沉稳道:
出兵确有必要,然兵者国之大事,当先谋败后求胜。出征同时须加强三州防务,以防袁术趁虚而入。
说罢望向谋士席位。
戏志才出列道:西线:由李进将军统率八万驻军,配以路昭、蔡阳二将,子绪先生任军师,可保关中安稳。
南线:徐晃将军领五万驻军及三千骑兵,李通、史唤副之,长文先生为军师,可固守颍川汝南。
徐州方面:曹仁将军统三万丹阳精锐及两万驻军、三千骑兵,乐进、夏侯惇辅佐,子扬先生任军师,可保徐州南境无虞。
东郡:夏侯渊将军率三万兵马,韩浩、李典为副,可确保鄄城北方防线。
对于这道防御部署,曹操与文官集团均无异议。
曹操转而注视荀攸。
荀攸起身献策:
为迷惑袁绍,可遣一将假借吕布旗号,佯装北上河内,制造我军欲攻关中之假象。
曹操当即决断:此计交由文远执行,务必牵制袁绍注意。
荀攸继续道:青州战役分三路推进:
东路于禁率徐州军,联合臧霸等降将,负责收复北海、东莱;
中路管亥旧部从山区出击,切断齐郡、济南与北方的联系;
西路主公亲率五万步卒、两万铁骑,太史慈、许褚等将随征。
其余兵力驻守邺城周边,随时策应各战场。
曹操环视众臣:诸卿可有补充?
众人齐声应答:谨遵主公军令!
(既如此,诸位且去布置。曹操一挥手,众人纷纷告退。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