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东一地,唯他独尊。胆敢不从者,轻则人头落地,重则满门抄斩,自然无人敢有异议。至于黎民百姓,谁能让他们安居乐业,免受战乱之苦、蛮夷之患,谁就是他们的天。公孙度称侯也好,称王也罢,即便称帝也与他们无关!
自古百姓最易满足。谁坐龙椅他们不在乎,他们在乎的只有谁能让他们丰衣足食。真正在意谁当皇帝的,无非是那些世家大族和地方豪强——因为这与他们的切身利益休戚相关。其实他们也不在乎谁当皇帝,不在乎江山由谁执掌,只在乎新朝能否继续保障他们的特权,让他们继续作威作福,骑在百姓头上作威作福!
叶辉这番言论振聋发聩。
彻底颠覆了传统认知。
为众人打开了一扇全新的大门。
院子里鸦雀无声。
众人都在咀嚼这番话的深意,无论能否完全领会。
良久,程昱才叹道:公孙度真乃枭雄,行事果决,毫无顾忌!能割据一方绝非偶然!
先生高见,将世家与百姓的利害剖析得鞭辟入里,将天下大势揭露得淋漓尽致!郭嘉由衷赞叹道。
何为天下?何为百姓?何为世家?此刻都昭然若揭。
每个人都在为自己的利益发声。
立场决定观点,地位决定选择。
先生,后来呢?公孙度拒绝受封后,曹操可曾发兵征讨辽东?戏志才追问道。
这也是众人最为关心的问题。
莫非接下来要上演曹操与公孙度的大战?
并未交战。建安九年公孙度病逝,其子公孙康继位后,将永宁乡侯之衔转赐其弟公孙恭。叶辉继续道:
当时曹操正忙于攻略冀州,夺取邺城,征讨袁氏三兄弟,谋取青、冀、幽、并四州之地。根本无暇东顾辽东,故而二人未能交锋,也算是一桩憾事。
两大豪杰因公孙度早逝而错失交锋,实为三国爱好者心中憾事,若二人相遇,不知会演绎出怎样惊心动魄的传奇!
叶辉分析,曹操实属气运加身。
辽东霸主与江东猛虎皆未能对其构成真正挑战,
未及交战便相继陨落,
这般巧合令人唏嘘。
倘若此二人健在,
曹操能否称霸中原,建立曹魏基业,
恐怕要画上问号。
公孙度竟猝然离世?
众人皆感意外。
这位雄主尚未施展抱负便撒手人寰。
如此说来,曹操取辽东岂非易如反掌?曹仁略显天真地问道。
霸主之子未必能承其雄风,
常言虎父多生犬子。
非也,叶辉轻轻摇头,
曹操并未急于征讨辽东。
在他看来,辽东地处偏远,
征伐徒耗钱粮兵马,得不偿失。
公孙康继位后,智斩来犯的袁氏兄弟,
获封襄平侯,辽东名义上重归汉室。
(玲珑)
然其丧失了东莱等要地,
问鼎中原之志终成泡影。
同期,**因公孙度之死掀起叛乱,
公孙康率军 ** ,攻破敌都。
东濊、三韩亦趁机作乱,
同样被其平定。
后公孙渊僭越称王,
终在景初二年殁于司马懿之手,
辽东割据时代就此终结。
曹操闻言略感欣慰。
司马懿...原是司马防家的小子?
不想竟有将帅之才,需多加留意。
陈宫沉吟道:
公孙氏三代割据辽东近五十载,
足见此地之重要与复杂。
叶辉意味深长地笑道:
辽东实为宝地,地下埋藏无数资源。
若公孙氏早知此事,
纵仅十万兵马,
未必不能问鼎中原。
此言一出,
曹操等人眼中精光闪动,
心神俱为之所夺。
辽东埋藏着惊天财富?
那片苦寒之地竟有如此宝藏。
仅凭十万雄兵就想逐鹿中原,问鼎天下?
莫非是在痴人说梦。
怎么?诸位都不相信?叶辉见无人应和,挑眉问道:可还记得煤炭与钢铁的神奇?
曹操拱手道:先生所赐,岂敢忘怀。那煤炭妙用无穷,既可炼铁铸器,又能御寒取暖。
当年曹操在东郡,正是靠着煤炭经营积累巨额财富,才得以组建精锐铁骑。
更借机掌控各州煤矿,为日后冶炼奠定根基。鄄城煤矿储量丰富,锻造出无数神兵利器。
辽东地下埋藏的煤铁资源,足以令诸位瞠目结舌。放在汉末三国时期,足以支撑百万大军征战千年!
什么?
辽东竟有如此丰厚的煤铁矿产。
曹操与陈宫等人霍然起身。
这消息犹如晴天霹雳。
煤铁乃战略要资,尤其铁矿更是兵农之本。
得此资源,便可武装劲旅,改良农具。
先生此言当真?陈宫声音发颤:辽东真有这般矿藏?
他激动得浑身战栗。须知大汉境内已知矿脉皆不丰沛,且多不在曹操辖地。
若辽东真蕴藏巨量煤铁,便是举国迁徙也要开发此地,使其成为华夏复兴的根基!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