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章

作品:三国:我在三国支教|作者:言而美|分类:历史|更新:2025-11-26 04:58:12|字数:7226字

妙极!若在许都重建颍川学府,天下英才必尽入我彀中!

郭嘉却冷声反问:一山二虎,主公当真要养虎为患?

蔡邕创立了蔡氏学府,已然成为你的象征,若再开设颍川学府,便是公然对峙了。

自相矛盾,岂非荒谬?

曹操如坠冰窟,满腔热情骤然冷却。

陈宫进言:主公,水镜先生等名士已迁居荆州,恐不愿重返颍川。除非天下一统,他们再无去处。

以当前局势观之,荆州更为安定,乃天下百姓与文人雅士心之所向。

避祸荆州,实乃明智之举。

越是睿智之人,越懂得明哲保身之道。

而观水镜先生平日所为,此类隐士更愿置身事外,不涉纷争。

曹操听罢,难掩遗憾之情。

郭嘉忽然笑道:看来主公已有决断!

主公何必忧心?您手握利器,何愁天下英才不归?

见郭嘉慵懒倚榻,笑意从容,曹操知他胸有成竹。

我鄄城有何物能令天下贤才趋之若鹜?

陈宫当即会意。

掌握白纸,刊印典籍,鄄城占尽天时地利。

此乃文人墨客梦寐以求之物。

文运昌隆,何患无才?

若无贤才,便自行栽培。

曹操掌白纸,蔡邕通经史,更藏万卷典籍。

学府既立,何愁天下名士不慕名而来,求真知于鄄城!

此处竟藏宝库!

更是利器,无论世家望族或寒门子弟,皆受其掣肘。

叶先生创活字印刷术,免抄录之苦,可加速典籍刊印。公台,此事须严加督办,速将蔡大家携来典籍整理成册。曹操令道:

这些纸书暂不公开,唯鄄城求学之士方可阅览。白纸可高价限量售予世家,切忌过量。

尤其与我鄄城为敌者,禁绝交易。

须将优势发挥至极致,令声望凌驾所谓四世三公……

…………

冀州常山!

杀……

并州狼骑所向披靡,吕布仅率数十骑便连破黑山军阵,迫其溃退太行山。

蛰伏一冬的黑山军欲劫掠冀州,又遭吕布铁骑冲杀,再度大败而归。

哈哈哈,这帮乌合之众,屡教不改!有我吕布在此,竟敢造次,自取 ** !

吕布冲杀一番,未予追击,收兵回营。

他深知留敌自保的道理,若真将黑山军尽数剿灭,恐怕自己就失去利用价值了。

这是在袁术麾下时领悟的生存之道。

毕竟吕奉先并非愚钝之人,先前协助袁术击退荆州军后,对方就愈发不将他放在眼里。

回到常山郡驻地。

吕布对张辽吩咐:文远速拟战报发往邺城,先为我军表功,再向袁本初讨要援兵!

我军为他征战半载,竟未补充一兵一卒,这般消耗下去,并州儿郎都要折损殆尽了!

安顿下来后,这位飞将心底的野心开始悄然滋长。

为将者,谁不希望麾下兵马愈盛?

忆及长安时光,虽被王允利用,但确实统率着众多兵马,名义上更是统帅三军的大元帅。

那是何等威风凛凛。

吕布岂能不怀念?

虽无吞吐天地之志,但这点小野心还是有的。

张辽呈上信笺:主公且先过目此信。

何处送来?吕布接过。

来自鄄城。

曹孟德?他与我通信作甚?

我又未曾劫掠其地,更未食他半粒粮米!嘴上虽这般说,吕布心知肚明:当初途径兖州时确有劫掠之意,只因曹操派重兵戒备,又忌惮典韦之勇,这才作罢。

毕竟曾共诛董卓,这份情面总要顾及。

展信阅毕,吕布喜形于色:

妙极!曹孟德真乃仁义之士!

果然念及共诛董贼之情,竟救下了绮玲她们!

原来曹操信中言明,趁长安大乱之际派人救出其妻女,助她们躲过李傕、郭汜搜捕。

孟德也真是,既已救人,过境时何不通传?正好让她们随军而行!欣喜之余又生出几分埋怨。

张辽劝道:恐当时尚未将人接出关中,又怕走漏风声,反误了大事。

吕布恍然:文远所言极是。曹操此事办得妥当,既然救出绮玲她们,当速遣人接回。

张辽暗自苦笑。

这位主君未免太过天真,人家救你家眷,你竟毫不客气就要接走,全无谢意。

当真不把自己当外人!

难怪曹孟德会另附密信予我,早料到你吕奉先这般......唉!

张辽实在不知该如何评价这位主君。

曹操则是一位目光长远、善于审时度势的明主。

文远可是不愿替我去接人?吕布见张辽神色恍惚,语气渐冷。

张辽猛然回神,拱手道:温侯,现今我军尚未安稳,倘若途中再生变故,岂非令家眷陷于危境?不如待寻得妥善驻地后再作打算。

吕布陷入沉思。

张辽继续进言:我军将士多来自并州,若能重返故土,既可补充兵源又能休养生息,届时......

吕布猛然攥拳,眼中寒光乍现:袁本初怎会容我染指并州?其外甥高干坐镇并州,岂敢纵虎归山!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上一章目 录下一页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我的书架

如果您喜欢,请把《三国:我在三国支教》,方便以后阅读三国:我在三国支教第56章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三国:我在三国支教第56章并对三国:我在三国支教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