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作品:三国:我在三国支教|作者:言而美|分类:历史|更新:2025-11-26 04:58:02|字数:7278字

在下奉兖州牧之命,特来为将军指条生路。来使从容道:王允欲除西凉将士而后快,若将军愿往兖州,我主必当庇护。

曹操?张济勃然变色,曹孟德与董公有血海深仇,岂会安好心?莫不是要诱我入彀,向朝廷请功?

须知诛董之役曹操亦有参与。

使者不慌不忙道:将军明鉴,我主与王允势同水火。若非西凉军牵制,王允讨曹诏书早已传檄关东。

遂将徐晃、典韦大闹长安、智救蔡邕等事娓娓道来。

张济叔侄听罢,面面相觑。

#

这招真是绝妙。

张济拍手称赞:好!徐晃和典韦果然厉害,不仅救了蔡邕,还能打败吕布,真是猛将!

王允这老家伙疯了,连董卓看重的人都敢杀。蔡邕是忠义之士,既然镇东将军愿意救他,那就是我们的朋友了!

了解来龙去脉后,张济明白了曹操为何出手相助。

对曹操的敌意也随之消散。

还请将军先回兖州暂避。

面对曹操使者的再次邀请,张济摇头:多谢镇东将军好意,若是昨日,我定会率军东进投奔兖州。但现在我们西凉诸将已达成共识,要共同西进攻打长安,除掉王允这个老贼!

所以不能接受镇东将军的邀请了。

见张济态度坚决,使者不再强求,告辞离去。

人走后,张绣进言道:叔父,既然曹操愿意接纳我们,何不趁机东行投奔兖州?

西进攻打长安,胜负难料啊!

张济解释道:绣儿,眼下我们别无选择。若中途退出,恐怕还没到兖州就会被李傕、郭汜、樊稠他们诛杀。他们绝不会允许我们单独离开。

起兵之初若临阵脱逃,必会动摇军心。所以不论李傕、郭汜、樊稠还是贾诩,都不会放过他们。

这就是所谓的身不由己!

不过绣儿,你可以趁乱东行,先去曹操那里避避风头。张济说:

若我们成功攻下长安,你再回来共享富贵。

若兵败,你也能保全性命,为张家延续香火。

张济没有子嗣,视张绣如己出,自然不愿让他冒险。

不!我要保护叔父,叔父去哪我就去哪!张绣坚决道:

我张绣岂是贪生怕死之辈?明知叔父有危险却独自逃命,即便苟活于世,良心何安?

......

很快,李傕、郭汜、樊稠、张济等人率军杀至长安城下。

西凉军已壮大至十万之众。

沿途阻击的军队尽数败亡,李肃被四将所杀,许多原本归顺王允的西凉将领纷纷倒戈,加入攻城大军。

吕布凭勇武出城迎战,几乎斩杀李傕于马下,可惜最后被其部将救走。

吕布独力难支,兵力不足,只得退守城内,依托城墙固守。

长安城内,原属西凉的旧部将领突然倒戈,主动开启城门迎入李傕、郭汜、樊稠、张济等人。

吕布见局势危急,城门失守,只得率领剩余骑兵从南门突围,向武关方向撤退。

王允被迫退守皇宫宣平门城楼,最终选择以死殉节。

长安城就此落入李傕、郭汜、樊稠、张济之手。

王允主政的短暂朝廷,仅存在四十一天就宣告覆灭。

…………

兖州方面!

可惜王司徒虽诛杀董卓有功,但专横跋扈,终究难逃西凉诸将毒手!

消息传来,整个关东地区为之震动。

长安局势如同走马灯般骤变,掀起惊涛骇浪后,将相关人物尽数吞噬!

曹操询问:此番我军收编了多少西凉骑兵?

他对王允之死并不在意,甚至认为这未尝不是件好事。以王允刚愎的性格,若真剿灭西凉军,下一个目标必定是兖州。

曹仁回禀:乘王允下令诛杀西凉军之机,我军共招降六千西凉骑兵。

数量虽不多,却都是精锐之师。

陈宫与曹操相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出惋惜。最可惜的是未能招揽张济部众,否则至少可增万余骑兵,更能获得一员悍将。

如此我军便拥有一万六千精锐骑兵,足以应对袁术!曹操转而询问戏志才:袁术方面近来有何动向?

戏志才答道:袁术收服吕布后,在荆州势如破竹。荆州守军全面南撤,畏惧吕布骁勇,似有意放弃南阳郡。

陈宫分析道:这意味着吕布即将北上,袁术进攻兖州之日也不远了!

解决南阳问题后,袁术必会觊觎兖州之地。

荀彧询问:陶谦那边情况如何?袁术若想北伐,陶谦是理想的盟友。

戏志才笑道:陶谦绝不愿与袁术合作。年初他出兵攻兖州时,袁术欲坐收渔利,反令陶谦损失惨重。此刻陶谦正筹划联合关东州郡西进讨伐李傕等人,还推举朱儁为统帅。

荀彧摇头:此事难成。陶谦无非想挽回年初被主公英姿震慑、威信扫地的颜面而已。

程昱补充:朱儁身为汉室忠臣,只需朝廷一纸调令,陶谦的联盟即刻土崩瓦解。

议事厅内顿时响起会意的笑声。

谋士戏志才进言:“纵使朱儁不回朝堂,陶谦等人亦难成事。当年十八镇诸侯联军尚且功败垂成,如今贸然进兵,粮草辎重难以为继,如何能成?”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 录下一页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我的书架

如果您喜欢,请把《三国:我在三国支教》,方便以后阅读三国:我在三国支教第34章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三国:我在三国支教第34章并对三国:我在三国支教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