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肃不答,反而催车疾行。董卓这才惊觉有诈,急忙大喊:“来人!护驾!有人谋害孤!”
王允振臂高呼:“逆贼在此,武士何在!”
霎时间,两侧伏兵齐出,长戟如林,直逼车驾!
与此同时,典韦猛然发力,将董卓的车驾掀翻在地。众护卫大惊,正欲上前救援,徐晃已拔剑出鞘,厉声喝道:“兖州牧曹公麾下大将徐晃在此!诛杀董贼,就在今日!”
董卓的卫兵们被拦在外围,董卓费力地从倾覆的车厢中爬出,额头已撞得血迹斑斑,嘶声喊道:
奉先我儿在哪里?
话音未落,典韦纵身跃上倒翻的马车,手中短戟猛然掷出。
寒光闪过,铁戟正中董卓后背!
惨叫声中,忽闻吕布怒喝:奉诏讨逆!诛杀董贼!
方天画戟随即刺穿董卓前胸。
董卓双目圆睁,面容扭曲,露出难以置信的神情。
李肃正要上前,典韦已飞身落地,右手铁戟寒光一闪,董卓首级应声而落。典韦高举头颅喝道:
兖州曹公麾下典韦在此! ** 已诛!
王允与百官见状,无不喜极而泣。
李肃当即 ** 捉拿李儒。王允下令将其腰斩于市,旋即大封功臣:
吕布受封奋武将军,假节钺,晋温侯;曹操正式拜领兖州牧兼镇东将军;徐晃任河南尹,典韦为弘农太守,皆封都亭侯;李肃授骑都尉。
宴席间,王允频频向徐晃、典韦敬酒,暗藏招揽之意。他暗自盘算:曹孟德夺我貂蝉,今日便收你两员虎将。
徐晃故作感激,虚与委蛇;典韦则埋头大嚼,将莽汉形象演得活灵活现。王允抚须颔首,愈觉满意——武将就当如此纯粹。
忽有急报传来:
启禀司徒,发现有人在董卓旧宅私设灵堂!
王允闻言,勃然大怒。
王允拍案而起,怒喝道:谁在外面?速速拿下!
片刻后,士兵押着一人入内,竟是蔡邕。满堂哗然,众臣皆惊。
王允厉声呵斥:董卓伏诛乃国之大幸,你身为汉臣不为国贺,反为逆贼哭丧,是何道理?
蔡邕恭敬答道:邕虽愚钝,亦知大义。只因感念知遇之恩,一时情难自禁。甘愿受黥首刖足之刑,只求能续写汉史以赎罪。
众大臣纷纷出言求情。王允见蔡邕威望甚高,暗忖此人若留恐成后患。虽不便当众诛杀,仍喝令将蔡邕收监。
徐晃见状上前道:末将愿代为看管蔡侍中。王允大喜,以为徐晃有意投靠,当即拨付千名骑兵。
徐晃乘机又道:为防蔡府家眷遭扰,请典太守率兵驻守。正啃着肘子的典韦满口答应,王允又调拨千名步卒。
二人领兵出府后,蔡邕见车辆直往南门,不禁疑惑。徐晃坦言:司徒酒醉动怒欲加害于公。我等先护您出城,再作打算。蔡邕闻言感激涕零。
(
“朝堂之上尚有忠义之臣,徐公明将军高义,蔡邕深感敬佩!”蔡邕先是对徐晃赞不绝口,随后叹息道:
“然而,我不能随将军离开长安。王子师原本只想取我一人性命,未曾牵连家眷。若我潜逃,我那长女必遭毒手!”
徐晃朗声笑道:“侍中多虑了。典韦与我同心同德,皆奉曹公之命前来长安除贼。曹公素来敬仰侍中,岂会坐视王允 ** 您的家人?”
“典韦已率兵前去接应令爱,待接到人便一同护送出城。你我趁夜东出潼关,有曹公庇护,量那王允也不敢动蔡氏分毫!”
听闻此言,蔡邕方知徐晃早已部署周全。
他当即伏地叩首。
这份恩情,此生难报。
既如此,也不必多言。长安腐朽至此,他早已看透。以王允的格局,这胜利的果实怕是守不住几日。
只苦了那少年天子。
却说典韦接应蔡琰出城时,因持有王允手令,守卫未加阻拦。加之典韦乃诛杀董卓的猛将,守将敬畏有加,痛快放行。
城外与徐晃会合后,二人率军连夜疾驰南下。
至蓝田时,曹洪已等候多时。
见二人成功救出蔡邕父女,曹洪诧异道:“竟如此顺利?”
徐晃便将宫宴设计之事细细道来。曹洪击掌叹道:“幸亏公明机变,若换作是我,定救不出蔡侍中!”
徐晃打趣道:“若换作你,早被王允砍了脑袋。此人睚眦必报,蔡侍中不过祭奠董卓以还知遇之情,自请刺面断足都难逃毒手,何况你抢貂蝉之事?”
曹洪连连摆手:“休要再提此事!不过你二人拐走两千兵马,王允得知后必派骑兵追击,恐耽搁行程。”
徐晃从容道:“无妨。子廉可先护送蔡氏父女乘马车出关,我与典韦率军断后。即便吕布亲至,也奈何不得我等。”
曹洪点头:“既如此,我即刻启程向主公报捷!”遂驾马车载着蔡邕父女先行离去。
翌日,王允酒醒,神志渐清。
他召来侍从吩咐:“去狱中提徐公明,本司徒有事交代。”
侍从匆匆而去,很快慌慌张张跑回: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