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人听得入神。谁能想到,这精巧计谋竟系于一弱女子之身?再看侍立一旁的貂蝉,曹操等人眼中已满是敬意——区区女流,为除 ** 周旋于虎狼之间,当真令人钦敬。
貂蝉却听得茫然:这是我的故事?我竟这般了得?
叶辉朗声道:这正是:司徒妙算托红裙,不用干戈不用兵。三战虎牢徒费力,凯歌却奏凤仪亭。
后来如何?王允可成了大事?曹洪急不可耐地追问。
叶辉笑道:自然成了。时机成熟时,王允对吕布说:将军若扶汉室,当流芳百世;若助董卓,必遗臭万年。此时吕布已对董卓恨之入骨,又想起往日种种屈辱,便联合心怀不满的李肃,趁董卓入宫时在殿门将其诛杀!
董卓既死,李儒亦被处斩,西凉军或降或逃。
听到此处,曹操拍案而起:杀得好!这老贼终得报应!
陈宫亦抚掌笑道:吕布迷途知返,也算将功折罪。
司徒大人当真谋略过人!众人纷纷赞叹。
貂蝉望着欢欣鼓舞的众人,眼波流转间似懂非懂。
以下为
一百零七
内心翻涌着复杂情绪。
注意力完全不在董卓之死上,以细微颤抖的声音问道:
先生,貂蝉后来怎样了?
董卓既亡,自己会否受到牵连?
曹操与陈宫等人突然噤声,面色凝重。
整个谋划中,貂蝉承受最多,付出最大。
实在不该在她苦难之上欢庆。
何况她已是叶辉侍女。
曹操与陈宫知趣地停止庆贺。
叶辉答道:董卓死后,吕布立即强纳貂蝉为妾,并认王允为义父。
王允自此执掌朝政大权。
权力如同蚀骨 ** ,令人难以自拔。正如屠龙者终成恶龙,长安乱局仅是开端。
陈宫道:先生曾言吕布将逃亡关东,想必与王允有关?
曹操以眼神制止,似在提醒勿要剧透。
胡乱猜测即可,莫要道破。
否则故事索然无味。
陈宫抚须微笑。
计谋我早已知晓,
你不也听得兴致盎然?
先生是说,王允也非善类?曹洪小心询问。
自己与王允有旧怨,此人掌权后恐会报复。
如今想来,强夺貂蝉确实冒险。
叶辉道:政事本就污浊,无分对错好坏。
王允谋诛董卓时,堪称忠义智士。
但独揽大权后,便迷失本心,成为另一个董卓。
他未还政天子,亦不与百官共享权柄,更容不得异见。蔡邕因感念董卓知遇之恩,私下祭奠,竟被王允指为同党诛杀!
什么?
曹操与陈宫惊立。
蔡邕竟死于王允之手!
此事骇人听闻,
彻底颠覆认知。
蔡邕乃当世大儒,门生遍布天下。
残暴如董卓尚礼遇有加,
王允得势便对故友下手,
实乃冒天下之大不韪。
简直丧心病狂。
先生,这未免...曹洪亦震惊得语不成句。
王司徒竟狠毒至此?
当我掠走貂蝉时,不过是个忍气吞声的糟老头子。
转眼间连蔡邕这般名士都敢诛杀。
糟了,此人必会加倍记恨我曹氏。
叶辉苦笑摇头:此乃王允,此乃权柄,此乃身居高位者难免的狂妄!
王司徒不仅处死蔡邕,对西凉叛军的归降更是断然拒绝,反而下达了......
西凉谋士贾诩为求自保,只得联合李傕、郭汜、张济、樊聚集近十万西凉残部殊死反扑,直逼长安。
王允兵微将寡,仅余长安孤城,吕奉先麾下不过数千并州旧部,如何抵挡十万大军?终被西凉众将击溃。
吕布携家眷亲兵突围出武关,暂投袁公路,而王允则命丧乱军之中!
南匈奴趁机南下劫掠关中,将欲返故里的蔡邕之女蔡文姬掳走。
言罢,叶辉连连叹息。
王允手握胜券,却自毁长城。
怎会如此!
大好形势竟毁于一旦!
曹操与陈宫愕然相顾。
王允尚未坐稳权位便......
困兽犹斗,这老儿把西凉余党逼上绝路,自己也就没了退路!曹洪击掌道:
处世当留三分余地啊!
既然王允自取 ** ,便不会寻曹氏......
安心矣!
曹洪心中巨石落地。
原以为这老朽能掀起风浪,不过如此。
先生,那贾文和究竟何方神圣?曹操敏锐捕捉到关键人物。
区区无名之辈,怎能号令李傕、郭汜等西凉悍将?
且此次叛乱主谋竟非董卓旧部。
曹操素来惜才,对这扭转时局的奇人愈发好奇。
叶辉答道:贾诩乃汉末顶尖谋士,与李文优齐名。
论智谋犹胜李儒半分,然此老深谙自保之道,素来藏锋敛锷,除非性命攸关,否则绝不显露锋芒。
毒士!
与李儒并列。
甚至更胜一筹。
当年李儒助董卓祸乱朝纲,瓦解大汉。
这贾诩若出手......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