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 帝国双日,诏书之辩

作品:大唐炼妖师,开局融合三足金乌|作者:狮子座的反派|分类:历史|更新:2025-11-25 13:26:30|字数:5320字

马蹄声,急促,沉重,带着一种金属特有的、冰冷的节奏感。

这不是商队那些矮壮蒙古马的蹄声,也不是难民们那些瘦骨嶙峋的劣马能发出的声音。

这是……属于精锐骑兵的、标准的“锁子甲”战马,才能踏出的声音。

营地外围,负责警戒的归义军哨兵,立刻发出了警报。

“敌袭!”

尖锐的号角声,划破了营地上空短暂的宁静。

正在校场上操练的归义军,瞬间停止了动作。那些刚刚学会了站队和听令的丁壮们,脸上露出了本能的恐惧。而那些胡人护卫,则下意识地握紧了手中的兵器,眼神变得警惕而凶悍。

石破金拄着拐杖,一瘸一拐地,登上了那座临时搭建的、用来看操的木台。他眯起那只独眼,向着马蹄声传来的方向望去。

地平线上,出现了一道黑线。

那道黑线,正在以惊人的速度,向着营地的方向,拉近,变粗。

很快,他们便看清了。

那是一支约有百骑的、装备精良的骑兵。

他们清一色的黑色轻甲,头戴鹰盔,背负长弓,腰挎横刀。坐下的战马,神骏异常,奔跑起来,阵型整齐划一,没有一丝一毫的紊乱。

而在队伍的最前方,两面巨大的旗帜,迎风招展。

一面,是黑底金边的“玄鸟”旗。

另一面,则绣着一个斗大的、龙飞凤舞的……

……“李”字!

“是……是官军!”人群中,不知是谁,失声叫了出来。

崔器的身体,猛地一震。他下意识地,挺直了腰杆,那双因为熬制火药而布满血丝的眼睛里,闪过一丝复杂无比的神情。

是激动?是困惑?还是……畏惧?

那支骑兵,在距离营地还有一箭之地的地方,缓缓停了下来。整齐划一的动作,显示出了他们极高的军事素养。

一名为首的、看起来像是校尉的军官,催马向前几步,用一种居高临下的、不带任何感情的语调,高声喝道:

“灵武行在、门下省、中书令、兼御史大夫、卫国公、太子太师、知天下兵马元帅事、皇帝……敕曰!”

他一连串,报出了一长串令人头晕目眩的官职。

每一个官职,都代表着一种至高无上的权力。

而所有这些权力的总和,都指向了一个名字——

李亨。

那个,在灵武,自行登基的,新皇帝。

唐肃宗。

“……奉陛下口谕,宣‘青龙观主’顾长生,即刻,上前接旨!”

声音,回荡在死寂的营地上空。

所有人的目光,都不由自主地,投向了那辆始终门帘紧闭的马车。

车帘,被一只手,缓缓掀开。

顾长生,从车上,走了下来。

他的脸色,依旧苍白。身上,依旧穿着那件朴素的道袍。

但他只是站在那里,便自有一股无形的“势”,让那支精锐骑兵带来的、咄咄逼人的气焰,为之一滞。

他没有上前。

他也没有行礼。

他只是看着那位校尉,淡淡地,问了一句:

“……诏书呢?”

那位校尉一愣。

按照大唐的规制,宣旨,必有实体诏书。或绫、或锦、或纸,上面,必须盖有“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三省的大印,以及皇帝的御宝。

这,是“制度”。

“……陛下军务繁忙,此番,乃是口谕。”那校尉的脸上,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尴尬,但很快,便又恢复了之前的倨傲,“顾天师,难道,连陛下的口谕,都信不过吗?”

顾长生笑了笑。

“我信不信,不重要。”他说,“重要的是,‘规矩’,信不信。”

他伸出手,指了指那支骑兵,又指了指自己身后,那群衣衫褴褛、神情紧张的归义军。

“我大唐立国百年,靠的,就是‘规矩’二字。无规矩,不成方圆。”

“按照《大唐仪制令》,凡宣旨,必验诏书。无诏书,则为‘矫诏’。矫诏者,依谋逆论处,当……斩。”

他的声音,不大。

但“斩”这个字,却像一柄无形的重锤,狠狠地,敲在了每一个人的心上!

那位校尉的脸色,瞬间,涨成了猪肝色。

他身后的那些骑兵,也下意识地,握紧了手中的刀柄。

营地内,康慈不知何时,也走到了队伍的前方。他那双蓝色的眼睛里,闪烁着精明的光芒,饶有兴致地,看着眼前这一幕。

一场……关于“法统”与“规矩”的,无声的辩论,就这样,在两军阵前,展开了。

“……大胆!”那校尉终于反应了过来,恼羞成怒地喝斥道,“顾长生!你可知,你如今,是何身份!你乃是朝廷钦定的‘叛逆’!陛下不计前嫌,派我等前来招安,已是天恩浩荡!你竟敢,还在此,与我……与我讲什么‘规矩’!”

顾长生没有理会他的咆哮。

他只是转过头,看向了崔器。

“崔御史。”

“……在。”崔器上前一步,躬身应道。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 录下一页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我的书架

如果您喜欢,请把《大唐炼妖师,开局融合三足金乌》,方便以后阅读大唐炼妖师,开局融合三足金乌第121章 帝国双日,诏书之辩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大唐炼妖师,开局融合三足金乌第121章 帝国双日,诏书之辩并对大唐炼妖师,开局融合三足金乌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