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外,”曹彬的声音变得更加冰冷,“以本帅名义,发布‘悬杀令’!凡江北之地,无论军民,有能献朱棣首级者,赏万金,封万户侯!有能提供其确切行踪,助我军擒杀者,赏千金,官升三级!有敢窝藏、资敌者,一经发现,阖族尽诛!”
他要用最残酷的手段,从内部瓦解北府军的生存基础,更要让朱棣陷入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时时刻刻提防来自背后的冷箭。
几乎在曹彬发布“悬杀令”的同时,远在北疆的王翦和西边长安的李世民,也几乎同时接到了关于落鹰峡之战和北府军势大的详细情报。
王翦抚须沉吟:“朱棣…竟真成了气候。曹彬此番,是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他看向南方,目光深邃,“如此一来,曹彬必被朱棣牢牢牵制在南线…于我而言,倒是南下良机。”
他之前按兵不动,是忌惮曹彬全力应对。如今曹彬后院起火,焦头烂额,北线防御必然出现更多漏洞。
“传令王贲,陇西锐士可再向前渗透百里。命蒙毅,铁骑巡边范围,再向南扩展三十里!”王翦决定,再给曹彬施加一点压力,看看这只被困住的猛虎,会不会露出更大的破绽。
长安,大明宫。
李世民看着情报,脸上露出玩味的笑容。他对着侍立一旁的房玄龄、杜如晦笑道:“这个朱棣,倒真是给了朕一个惊喜。本以为他已是冢中枯骨,没想到竟能在曹彬和王翦的夹缝中,折腾出这般局面。”
房玄龄道:“陛下,朱棣虽搅乱了江北,但其本身根基浅薄,犹如无根浮萍,难以长久。倒是曹彬被牵制,王翦蠢蠢欲动,于我大唐经略巴蜀、图谋荆襄,却是利好。”
杜如晦点头:“不错。可令李靖将军,加快对巴蜀各地负隅顽抗势力的清剿,同时,遣一能吏,秘密前往荆襄,联络当地心向前朝的士族豪强,以为将来东出之铺垫。”
李世民颔首:“二卿所言甚是。这天下棋局,越来越有意思了。就让他们在江北先斗着吧。朕,稳坐钓鱼台即可。”他顿了顿,补充道,“不过,对这个朱棣…倒是可以‘帮’他一把。将曹彬发布‘悬杀令’,以及王翦再次向前施压的消息,想办法‘漏’给他知道。”
他要让朱棣清楚自己的处境,逼着他继续在这泥潭里挣扎,搅得更浑!唯有江北持续大乱,他李世民才能更好地火中取栗。
江北山林,北府军大营。
朱棣自然也很快得知了曹彬的“悬杀令”。他非但没有恐惧,反而在军前大会上,将这份悬赏令公之于众。
“弟兄们都看到了!”朱棣指着那份布告,声音洪亮,带着一丝嘲弄,“曹彬老狗,怕了!他不敢派大军来剿灭我们,只能用这种下三滥的手段!一颗脑袋,万金,万户侯!好大的手笔!”
他目光扫过台下神情各异的士兵,朗声道:“可你们告诉我,是跟着我朱棣,大块吃肉,大秤分金,杀宋狗,报血仇痛快?还是为了那点虚无缥缈的赏金,把脑袋别在裤腰带上,来试试我北府军的刀锋更利?!”
“誓死追随将军!”台下爆发出震天的吼声,尤其是那些早期跟随朱棣、手上沾满宋军鲜血的老兵,更是眼神狂热。他们早已没有退路,唯有跟着朱棣一条道走到黑。
朱棣满意地点点头,随即话锋一转,声音变得森冷:“当然,若有那不开眼的,或是心怀鬼胎的,想拿我朱棣的人头去换富贵…尽管来试试!看看是他的脖子硬,还是老子的刀快!”
他成功地将外部压力转化为了内部的凝聚力。同时,王翦再次施压和李世民“漏”过来的消息,也让他更加清晰地看到了外部的局势。
“曹彬已是困兽,王翦虎视眈眈,李世民隔岸观火…”朱棣对姚广孝道,“先生,我们的机会,似乎更大了。”
姚广孝捻动着不知从哪弄来的念珠,幽幽道:“然则危机亦随之而来。曹彬悬赏令下,必多铤而走险之辈,我军内部,需加紧整肃,以防不测。外部,王翦若真南下,我军首当其冲…需早做筹谋。”
朱棣深以为然。他知道,自己这把火虽然烧得旺,但也将自己置于了风口浪尖。接下来的每一步,都需如履薄冰,却又必须抓住时机,奋力一搏!
江北的狼烟,因朱棣的崛起而愈发浓烈,已然牵动了天下四方最为敏感的神经。
曹彬的“悬杀令”如同一张无形的毒网,撒向北府军活动区域的每一个角落。万金、万户侯的诱惑,足以让许多亡命徒和心怀叵测之辈铤而走险。北府军的外部环境,骤然变得凶险起来。
斥候的活动变得困难,以往能提供些许便利或睁只眼闭只眼的村庄,如今也大多闭门谢客,甚至有人暗中向宋军通风报信。几次小规模的外出筹粮小队遭遇不明身份武装的伏击,虽然凭借悍勇击退了敌人,但也付出了伤亡,更重要的是,一种被窥视、被背叛的危机感,在北府军内部弥漫开来。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