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难五年,腊月初八。长安城银装素裹,未央宫却张灯结彩,一派喜庆祥和。今日,是靖难帝刘据的四十岁寿辰。
卫太后力主大办,一则庆贺天子不惑之年,功业彪炳;二则借此机会,让久别京师的宗亲勋贵、戍边重臣齐聚一堂,共沐天恩,彰显帝国威仪与凝聚力。
诏令一出,天下震动!
晨曦微露,长安城八门洞开。通往未央宫的朱雀大街,早已被清扫得纤尘不染,积雪堆砌在道旁,如同洁白的玉带。空气中弥漫着松柏的清香和淡淡的硫磺味(燃放爆竹驱邪,在刘据的主导下,最基础版的火药已经研究了出来。只不过受到工艺和技术水平的影响威力太小,还不能用于军事。)
仪仗如林: 未央宫前殿广场,旌旗蔽日!玄底金龙的“汉”字大纛高耸入云!象征二十八宿的星宿旗、代表四方神兽的青龙、白虎、朱雀、玄武旗猎猎招展!
身着明光铠、手持长戟的期门羽林郎,盔明甲亮,列队如钢铁丛林,肃立宫门两侧,绵延数里!阳光照射在铠甲上,反射出耀眼的寒光!
车马如流: 自卯时起,各式华丽车驾便络绎不绝,汇成一股洪流,涌向未央宫!
宗室勋贵: 诸侯王的驷马金根车,镶嵌珠玉,华盖流苏;列侯的朱轮华毂,装饰精美;公主、翁主的香车宝马,帷幔轻垂,环佩叮当。
文武重臣: 六百石以上官员,身着崭新朝服(文官深衣博带,武官甲胄加身),或乘安车,或骑骏马,手持象牙笏板,神情肃穆而荣耀。辽东的赵充国、渔阳的赵破奴、河西的霍光、江南的桑弘羊……帝国柱石,齐聚一堂!
各国使节: 西域诸国(乌孙、大宛、疏勒、于阗等三十六国)的使者,身着五彩斑斓的胡服,戴着高高的毡帽或尖顶冠,献上美玉、骏马、香料、地毯;匈奴归附部落首领,穿着皮袍,献上雪白的貂皮、锋利的弯刀;南越、夜郎的使者,献上象牙、犀角、珍珠、玳瑁。万国衣冠,齐聚未央,朝贺天子华诞!钟鼓齐鸣: 宫门处,巨大的编钟、编磬奏响恢弘的《咸池》之乐!黄钟大吕,声震九霄!鼓声咚咚,如同大地脉动!笙箫管笛,悠扬婉转!乐声庄严、肃穆、喜庆,宣告着盛典的开启!
宣室室殿内,暖意融融,金碧辉煌。巨大的蟠龙柱缠绕着象征祥瑞的红绸,琉璃宫灯映照着金碧辉煌的藻井。殿内早已设下数百张紫檀木案几,铺着锦绣坐垫。
卫太后身着玄色十二章纹袆衣(太后礼服),头戴九龙四凤冠,端坐于御阶左侧首位。她虽已年过五旬,但保养得宜,雍容华贵,脸上洋溢着慈祥而欣慰的笑容。今日盛典,是她一手操办,只为给爱子一个难忘的寿辰。
最令刘据欣慰的,是长子刘进一家从辽东前线归来!刘进身着诸侯王朝服,气宇轩昂,虽经战火洗礼,眉宇间更添沉稳坚毅。身旁是温婉娴静的皇子妃王氏,牵着活泼可爱的皇长孙刘病已。
小家伙穿着杏黄色锦袍,虎头虎脑,好奇地张望着这从未见过的盛大场面。刘据看着儿子一家,眼中满是欣慰与温情。劫后余生,阖家团圆,此乃天伦至乐!
刘据的兄弟、姐妹、叔伯、堂兄弟等宗室贵胄,济济一堂。虽各有心思,但此刻皆面带笑容,共贺天子寿辰。殿内洋溢着血脉相连的温情与尊荣。
吉时将至,刘据身着玄色十二章纹冕服,头戴十二旒冠冕,在礼官高唱声中,缓步登上御阶,端坐于龙椅之上。冕旒垂珠,不怒自威。群臣山呼万岁,声震殿宇!
就在此时!
“太上皇帝驾到!”
一声高亢尖锐的宣唱,如同惊雷般撕裂了殿内的喧嚣!所有人瞬间石化!目光齐刷刷地投向殿门!
只见!殿门轰然洞开!一股寒风裹挟着雪粒卷入!八名身着金甲、手持金瓜的期门郎开道!
随后,一架由十六名壮健宦者抬着的、覆盖着明黄色帷幔的步辇,缓缓驶入大殿!步辇之上,端坐着一位身着太上皇绛纱袍、头戴远游冠的老者!正是——退隐甘泉宫多年、几乎被世人遗忘的——汉武帝刘彻!
“父皇!” 刘据猛地从龙椅上站起!眼中充满了难以置信的震惊与狂喜!他万万没想到,深居简出、几乎不问世事的父皇,竟会亲临他的寿辰!
群臣更是惊得目瞪口呆!随即,如同潮水般纷纷离席,匍匐在地!山呼海啸!
“恭迎太上皇帝!”
“太上皇帝万岁!万岁!万万岁!”
汉武帝在宦者的搀扶下,缓缓走下步辇。他虽年逾古稀,须发皆白,身形略显佝偻,但那双深邃的眼眸,依旧锐利如鹰,扫视着殿内跪伏的群臣,最后落在御阶之上、激动得微微颤抖的儿子身上。
“据儿,” 汉武帝的声音带着一丝沙哑,却清晰有力,“今日你四十华诞,朕岂能不来!”
“儿臣叩谢父皇天恩!” 刘据疾步走下御阶,在汉武帝面前深深跪拜!声音哽咽!这一刻,什么帝王威仪,什么君臣之别,都抵不过血脉亲情的冲击!卫太后也早已泪流满面,上前搀扶。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