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青徐暗涌

作品:东汉:格物致癫|作者:如璟欲明|分类:历史|更新:2025-11-24 06:43:22|字数:4888字

江夏战事如火如荼,周瑜兵锋直指城下,黄祖困守孤城,求援的使者一拨拨派往襄阳。而在远离主战场的青州与徐州北部,另一场不见硝烟,却同样关乎势力消长的较量,正在暗流之下悄然进行。

青州,临淄。

昔日黄巾肆虐、焦土千里的土地,在袁谭数年经营下,已渐复生机。田野间阡陌纵横,新推广的区种法使得粟麦长势喜人;通往沿海盐场、矿山的道路被拓宽夯实,商旅往来不绝。城外的军器监分坊,炉火日夜不熄,锤炼之声不绝,出产的“青州刀”以其质优价廉,不仅装备本地军伍,甚至暗中流入徐州,换取急需的粮食与布匹。

袁谭立于城头,望着眼前景象,年轻而刚毅的脸上并无太多得色,反而带着与其年龄不符的沉稳与审慎。他继承了其父(或者说,谢安灵魂影响下的袁绍)的用人不疑与大局观,在青州大力提拔寒门才干之士,剿抚并用,将境内最后几股不安分的豪强与黄巾余孽或收编或铲除,牢牢掌控了局面。其手段之老练,政绩之斐然,已隐隐有“肖父”之风,河北内部对其继承人的地位愈发认可。

“公子,徐州广陵那边,糜家又送来一批粮秣,希望能再换购一批兵甲,特别是……强弓劲弩。”心腹幕僚低声禀报。

袁谭微微颔首。糜竺、糜芳兄弟,乃徐州富商,与刘备关系密切,如今刘备依附曹操,屯兵小沛,位置微妙。糜家暗中与青州贸易,既有牟利之需,也未尝没有为刘备暗中积蓄力量、左右逢源之意。对此,袁谭乐见其成。青州需要徐州的物资,而一个内部并非铁板一块、存在潜在亲河北势力的徐州,符合河北的利益。

“可适当放宽弓弩交易,但需严格控制数量,并做好标记。”袁谭吩咐道,“另,告知糜家,若有意更深合作,青州可为其提供庇护。”他这是在埋钉子,一旦中原有变,这颗钉子或许能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

然而,平静之下,暗影随行。高览的“暗刃”在青州清理许攸、逢纪余孽时,曾顺藤摸瓜,发现了一条通往徐州的隐秘线索。似乎有黑袍方士,曾借助商队掩护,在青徐边境活动,其目标疑似与早年军器监研发的“百炼法”有关。虽然当时斩断了几个触角,但难保没有漏网之鱼。

“加强对边境,尤其是与徐州接壤处的监控。凡有形迹可疑之方士、巫觋,一律严查。”袁谭下令,目光锐利。他深知,来自北方的威胁,并不仅仅是沙场上的明刀明枪。

与此同时,河北邺城,文渊阁。

对北地带回骨片与邪器的破译工作,取得了更深层次的进展。结合对“钥石”波动的长期监测,以及从抓获的低阶黑袍人口中撬出的零碎信息,沮授与田丰得出了一个令人不安的推论。

“大将军,”沮授面色前所未有的凝重,“据现有情报推断,‘黑帝’及其爪牙,其所图并非简单破坏或杀戮。他们似乎在执行一个庞大的‘污染’计划。”

他指向铺开的地图,上面标注着已知的“幽冥之眼”节点和黑袍人活动频繁的区域。“他们的目标,是地脉,或者说,是承载我华夏文明气运的‘龙脉’节点!通过邪术仪式和血祭,他们试图扭曲、污染这些节点,将生吉之地转化为滋生混乱与绝望的温床!北疆的仪式,仅是其中一环!”

田丰补充道:“而传国玉玺,作为天命所归的象征,其本身与华夏气运关联极深。它流落伪帝袁术之手,受悖逆之气侵染,已非完璧。若长期置于不正之地,或被心怀叵测、且精通邪术者利用,其后果……不堪设想!它可能成为一个巨大的‘信标’,或者……一个能够加速乃至主导‘污染’进程的可怕器物!”

袁绍/谢安静静听着,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桌面。这个推论,解释了为何“黑帝”势力对玉玺似乎抱有异乎寻常的关注,也解释了为何“钥石”在玉玺易主后会出现异常波动。敌人的谋划,远比想象中更为阴毒和长远。这不再是争霸天下,而是文明存续之战。

“文渊阁能否推演出,下一个可能被攻击的龙脉节点在何处?”他沉声问。

几位负责堪舆与易理推算的博士面面相觑,最终一位老者艰难开口:“大将军,龙脉走势玄奥,节点遍布九州,若无更精确的指向,如同大海捞针。或许……或许可尝试以‘钥石’为引,结合洛书推演,但此法耗费心神极巨,且未必准确……”

“尽力为之!”袁绍/谢安斩钉截铁,“我们需要任何可能的前瞻性情报。同时,将我们的推断,以最隐秘的渠道,告知张道陵/顾炎武。他在蜀中,或能从气机流转的角度,察觉到更多蛛丝马迹。”

就在河北紧锣密鼓地应对潜在威胁时,许都的曹操,在郭嘉、荀攸等人的辅佐下,已基本肃清袁术在淮南的残余势力,将影响力实质性地扩张至此地。随着统治区域的扩大和权力的巩固,曹操心态也在微妙变化。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 录下一页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我的书架

如果您喜欢,请把《东汉:格物致癫》,方便以后阅读东汉:格物致癫第53章 青徐暗涌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东汉:格物致癫第53章 青徐暗涌并对东汉:格物致癫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