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六点,天光未亮,城市还在沉睡。
但三百所高校的美术教室,却在同一秒被敲响了钟声。
不是广播,不是铃音,而是一种低沉、悠远、仿佛从地底深处传来的青铜之鸣。
一声,两声,三声……整齐划一,穿透墙壁,直抵灵魂。
学生们惊醒,揉眼起身,打开教学终端——屏幕自动亮起,界面跳出一条系统推送:
【新资源已加载:《宋代画论全本·原始校勘版》】【专题上线:“自由笔意挑战”——让每一笔都带着心跳】
没人知道是谁发起的,也没人能关闭。
而在城郊出租屋内,小芸正对着镜头撕开一个废弃外卖盒,熟练地用剪刀拆解、拼接,转眼做成一个歪歪扭扭却结实的笔架。
她舀起半勺冷掉的咖啡,混着丙烯颜料搅了搅,调出一种浑浊却奇异的棕褐色。
“看见没?”她咧嘴一笑,声音清亮,“他们说我们没资格用矿物颜料,说我们不懂构图。可我的手,我说了算!”
她将这句话写在画布角落,落笔如刀,毫不修饰。
直播弹幕瞬间炸开:
【姐姐牛逼!!】
【我用粉笔在操场画了一整面墙,没人拦我!】
【我们村小学的孩子都在墙上画“自己的千里江山”……】
与此同时,西北某偏远山村的小学教室里,十岁的阿岩踮脚够到黑板顶端,用半截蓝粉笔勾出一道险峻山脊。
他的老师没有阻止,反而默默递上另一支红粉笔:“加点颜色,孩子,你想怎么画就怎么画。”
那一刻,某种无形的东西正在苏醒——不是技艺,是尊严。
而在故宫深处,一场风暴悄然酝酿。
八点整,修复部紧急会议召开。
灯光惨白,气氛凝重。
陈老坐在末位,手指微微发抖。
他面前摆着一份声明稿,标题赫然写着:“关于苏倾月涉嫌超自然操作的调查结论”。
“念。”主座上的副院长冷冷开口。
陈老喉结滚动,缓缓站起。
他戴上老花镜,声音干涩:“经多方技术验证……苏倾月在文物接触过程中,存在无法解释的能量波动……其行为已超出常规艺术修复范畴……建议立即终止合作,并限制其进入核心库区。”
全场沉默。
摄像机对准他,闪光灯连拍。
他知道,这纸声明一旦传出,苏倾月将彻底被钉在“异类”的耻辱柱上。
可就在众人散去时,他假装弯腰捡笔,迅速将一张折叠的便条塞进苏倾月放在椅背的包中。
那动作微小得几乎看不见。
但他知道,她会懂。
夜深人静,月悬中天。
苏倾月独自站在故宫地下库房第三排B17柜前。
空气阴冷潮湿,脚步声在廊道回荡如鬼魅低语。
她依着纸条指引而来,指尖拂过编号铭牌,轻轻拉开抽屉——
一卷未登记的摹本静静躺在暗格之中。
绢面泛黄,边角磨损,却透着一股难以言喻的压迫感。
她小心翼翼展开,目光落在右下角一行蝇头小楷上:
“宁碎不屈,笔即骨血。——希孟亲注”
刹那间,腕间“守真”徽章猛然灼烫!
银丝如活物暴起,瞬间蔓延至四周墙面,化作一张巨大数据网,笼罩整栋建筑。
幽蓝光流穿梭于尘埃之间,数百件沉睡文物内部的情绪印记逐一亮起——有的如泣如诉,有的怒不可遏,有的孤寂千年,只等一人听见。
她闭眼,心渊之力全开。
耳边响起千万种声音:战马嘶鸣、风雨咆哮、画家咳血落笔的颤抖……这些不是幻觉,是被封印的艺术之魂,在向她呼救。
“原来你们一直都在。”她轻声道,眼底泛起水光,“对不起,来晚了。”
三日后,全球直播开启。
“守帧堂”百年秘传首次公开。
柳婆婆颤巍巍立于镜头前,身后挂着那幅曾被视为禁忌的《沈氏画评真本》手札。
她深吸一口气,缓缓展开全部卷轴。
“从今日起,‘守帧堂’不再守秘。”
她一字一顿,读出那段被历史抹去的文字:
“夫画者,心迹也。哀乐喜怒,皆应形于色。技法可教,神韵难伪。若徒求形似,则丹青为尸,非艺也。”
语音落下,全国两千余名匠人同步开启直播,齐聚同一幅残卷临摹仪式。
心渊徽章感应共鸣,银丝破空交织,形成一张横跨山河的数据之网。
千万股情绪汇流而至,如同江河归海。
那一刻,苏倾月腕间的液态核心首次发出低鸣——
嗡……
极轻微,却贯穿灵魂。
像是古老契约的回应,又像命运齿轮终于咬合。
而在遥远的西北戈壁深处,风沙正卷过一片荒芜废墟。
一座破败鼓坊孤零零矗立,门扉半塌,梁木倾斜。
忽然,一阵脚步声由远及近,踏碎沙石。
有人来了。风沙如刀,割裂长空。
西北戈壁深处,天地混沌,黄沙翻涌如怒海。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