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苏氏园区,阳光穿过梧桐叶洒在石板路上,碎金般跳跃。
员工们排着长队,等待义诊开始。
一位戴着素色口罩、身着改良中式长衫的女医生正低头整理银针包,动作轻柔却利落。
她眉眼温婉,指尖修长如玉,腕间一抹翠绿玉符若隐若现,在晨光下泛着微不可察的幽光。
没人认出,这位“沈医生”,正是昨夜刚在董事会上掀起惊涛骇浪的苏倾月。
她缓步走入临时搭设的中医诊疗区,目光扫过一张张疲惫的面孔——加班过度的程序员、常年久坐的文员、手部劳损的技术工人……这些人,曾是苏氏帝国运转的齿轮,却从未被真正看见。
直到那个老技工坐下。
他叫赵德海,在设备维护部干了三十年,双手布满老茧与烫伤疤痕。
他笑着说自己最近总头晕乏力,夜里抽筋,连拧螺丝都使不上劲。
“让我看看。”苏倾月声音柔和,伸出三指搭上他手腕。
刹那间,她眸光一凝。
脉象紊乱得诡异——不是寻常气血亏虚,也不是慢性中毒。
而是经络深处有某种外力强行干预过的痕迹,像是一股不属于人体本身的能量流,在经脉交汇处形成淤堵,阻滞气机运行。
这……是基因编辑后遗症的典型征兆!
她心头一震,不动声色地压低嗓音:“您十年前,是不是参加过公司组织的‘特殊体检项目’?”
赵德海一愣,随即点头:“是有这么回事。说是新型健康监测,全程保密协议,做完给五万补助,还分了一套郊区房。”
“他们抽了多少血?做过脊椎穿刺吗?”
“抽了三大管……后颈确实扎了一针,说是采集神经液样本,当时疼得我差点喊出来。”
苏倾月指尖微颤。
又是“神经萃取术”。
和师父笔记里描述的一模一样——以活体为载体,提取高阶思维活性物质,用于意识移植或记忆复制实验。
失败者会陷入认知衰退、神经衰弱,甚至精神分裂。
而成功者……将成为“清源计划”中那批被筛选出的“适配者”。
她悄然从袖中滑出一枚指甲盖大小的隐形试管盒,借着递水的动作,引导赵德海唾液滴入采样孔。
盒子瞬间闭合,无声无息融入衣袖内衬。
“您最近少熬夜,我开副调理方子。”她微笑起身,“后续若有不适,请一定再来。”
送走老人后,苏倾月走进隔离诊室,反锁门扉。
她取出试管盒,指尖轻触侧面纹路,一道蓝光闪过,DNA初步分析结果浮现眼前:
线粒体序列异常,第14对染色体存在人工插入片段,匹配度78.6%——高度疑似“清源-Ⅲ型”基因改造残留反应。
她的呼吸沉了下来。
这不是个例。
整个苏氏集团,可能藏着上百个被秘密改造过的“试验品”。
当晚十一点,城市陷入寂静。
地下三层,一处废弃档案室的通风口被缓缓撬开。
一道黑影灵巧落地,摘下兜帽,露出苏倾月清冷的脸庞。
对面,老吴头拄着拐杖等在角落,脸色苍白如纸。
他颤抖着递来一个泛黄的牛皮纸袋,封口用红蜡密封,上面烙着一个残缺符号——月牙缠藤,赫然与她腕上徽章同源。
“这是……月隐门最后一批遇难者的尸检记录。”他声音嘶哑,“当年我奉命销毁,可……我偷偷留了一份。”
苏倾月接过,指尖微凉。
翻开第一页,冰冷的文字映入眼帘:
【死者编号Y07,男,32岁。
死因:中枢神经系统骤停。
解剖发现脊椎L3-L4段有微创穿刺痕迹,硬膜外腔残留未知液体成分……】
她快速翻页,心跳越来越快。
第七具尸体记录下方,赫然贴着一张组织切片图。
放大镜下,细胞周围环绕着奇异纹路——那是一种由生物电自动生成的符文结构,流转方向与她体内曾浮现的古老印记完全一致!
“这不可能……”她喃喃。
那是师父独传的“归源引”,唯有血脉觉醒者才能激活。
怎么会出现在死者的神经组织里?
难道……他们早已开始复制她的基因?
她猛地合上档案,眼中寒芒迸射。
必须挖出仁康医院的秘密。
手机震动,她迅速拨通韩东来的号码,语速极低:“查仁康附属神经科主任近三年出国记录,重点关注苏黎世诊所往来航班与签证信息。”
挂断后,她又发去一条加密消息给欧阳婉:
【启动“心理援助计划”,调取近十年心理咨询档案,关键词:噩梦、失忆、针孔、抽走记忆。】
三天后,结果回传。
超过六十名离职员工曾在内部心理咨询系统中留下相似描述:
“梦见自己躺在手术台上,有人用金属管抽走脑中的光。”
“醒来手臂有淤青,公司说是压力性皮下出血。”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