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牵着曌儿的手,带着孙若微一同踏上台阶,走向龙椅。
文武百官与各国使臣齐声高呼:“大明大皇帝万岁,永乐郡主千岁。”
呼声如潮,回荡在殿宇之间。
曌儿与朱棣并肩立于高阶之上,俯瞰下方万国来朝的盛景,心中涌起一阵从未有过的澎湃。
她不自觉地扬起嘴角,周身气势自然流露,与朱棣的帝王威仪相互呼应,仿佛两条真龙共御天下。
朱高炽与两位兄弟立于群臣之中,面色凝重。
尤其是朱高炽,他最忧虑的事情终究还是发生了——老爷子恐怕已动了改立太孙的念头。
自朱瞻基被削去太孙之位那天起,他就预感到了这一天。
太子是国本,太孙亦是国本。
如今老二、老三与他明争暗斗不休,撤去瞻基的太孙之位,岂不是令朝堂之争愈发激烈?
朱高炽深知,老爷子行事向来沉稳,对帝王心术的把握更是炉火纯青。
他绝不相信朱棣会意识不到此举的后果。
即便瞻基曾得罪曌儿,也大可采取其他方式惩戒,何须走到这一步?
他不敢妄言皇帝是否昏聩,只能默默将疑虑压入心底。
身为太子,他离那龙椅最近,也最懂得隐藏自己的野心。
在朱棣面前,他必须谨记:雷霆雨露,俱是君恩。
为臣者,岂有拒绝之理?
满朝皆知,他这太子之位稳固,全因瞻基曾是太孙。
如今太孙已废,他这个太子的位置,又将何去何从?
和老爷子对着干,劝他别撤掉瞻基的太孙之位。
这不等于是直接宣告,未来的皇位必须是他朱高炽的,别人不能染指吗?
他一生小心翼翼,绝不能因为这一件事毁掉所有。
论身份,就算朱瞻基不再是大明太孙,他依然是皇明长孙,是大明正统的继承人。
论资历,朱瞻基从小就和朝中大臣交往,跟随朱棣学习政务处理。
在万国大典这样重要的场合,即便皇上不带朱瞻基这个昔日的太孙出席,也不该带着曌儿上台。
这分明是告诉天下各国,大明第三代中最受重视的是永乐郡主。
这是何等的荣耀。
此时,朱高炽再回想朱棣之前向天下公布的种种事情:
为永乐郡主破格举办册封大典,召集大明藩王参加她的典礼,甚至为庆祝她的归来大赦天下。
之前朱高炽还以为,老爷子是因为愧疚,才给予曌儿这些补偿。
现在想来,老爷子竟然早在几个月前就开始为更换太孙做准备了。
只等这次万国大典的消息传开,曌儿在大明的声望将瞬间超越朱瞻基十几年的积累。
即便之后老爷子宣布立曌儿为太孙,在民间也不会有任何反对之声,一切将水到渠成。
呵呵,老爷子的这几步棋,真是高明,妙不可言!
他竟一直没能看穿老爷子的真正用意。
果然是心深似海,难以揣测。
朱高喣阴沉着脸,将杯中酒一饮而尽。
那句“世子多病,汝当勉励之”
的旧话,比起老爷子的虚伪狡诈,简直不值一提。
当年打仗时,老四不帮他,老爷子就用这话激励他冲锋陷阵。
如今皇位到手,老爷子却不认账了。
不立他为太子也就罢了,这皇位硬要塞给老四,老四不要,竟还要塞给老四的女儿。
难道我就这么不堪,让您宁愿传给孙女,也不肯传给我吗?
气愤的朱高喣差点想立刻去找老爷子理论。
但被朱高燧拦了下来。
朱高燧在他耳边低声劝道:“二哥,别冲动。
你现在过去,不仅会得罪老爷子,也会得罪老四。
老四自己不要皇位,不代表他不会为曌儿争这个位置。
你现在去扫了曌儿的颜面,老四会怎么做,你想过吗?”
“更何况,现在最该着急的不是你,而是太子爷——他才是储君。”
“咱们最差也能维持现状,何不让太子顶在前头?”
老三一番话让朱高煦冷静下来。
眼下不过是老爷子动了传位给曌儿的念头。
曌儿接不接这个位置还是未知数。
即便曌儿真要争皇位,该着急的也是老大。
他横竖都能继续当他的汉王,手握兵权。
何必急着出头,替老大挡箭。
朱高煦拍了拍老三的肩膀。
“多亏有你提醒,方才若是我真冲上去,可就把老四得罪透了。”
朱高燧咧嘴一笑。
“二哥,我可是汉王党的人。”
说着他指向正痴痴望着台上孙若微的朱瞻基。
“瞧那傻小子,还不知发生了什么,只顾盯着姑娘傻笑。”
朱棣这番用意再明显不过,引得众大臣面面相觑。
三杨交换眼神,皆从对方眼中看到震惊。
皇上莫非真要立郡主为帝?
让女子继承大统?
更何况这女子身后还站着那位不守常理的主。
他们三人皆出自太子府,天然站在太子一边。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