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得知建文逼迫朱高煌侍女就范,而那女子宁死不从、决意孤身面圣时,姚广孝非但未加阻拦,反命人大开城门。
一个弱质女流何以突破北平守备?更暗中派兵护送,直至亲眼见她被带入南京城。
谁知那侍女已怀有身孕。
更未料到暴怒的朱高煌竟将二十万围城南军屠戮殆尽,一路杀至应天府,倾覆了整个建文王朝。
无人知晓当日究竟多少亡魂倒在刀下。
四十万?五十万?六十万?
朱棣只记得尸骸铺就的道路,所有阻碍皆被碾碎。
那时他便已悔恨——若亲子得知真相,又会掀起何等腥风血雨?
故此朱高煌离去后,他发疯般搜寻建文下落。
终于在一年后,于大宁寻得踪迹。
可朱允炆又何尝是愚钝之人?比起朱棣,这位皇侄与朱高煌相处的时日,只多不少。
对于朱高煌的熟悉,朱棣也同样了然于心。
在这一年颠沛流离的躲藏中,他也想通了那名侍女为何会主动从北平现身。
原本打算灭口的朱棣,反而被朱允炆威胁——若他身死,其亲信便会将朱棣故意放出侍女的消息传扬出去。
朱棣不得不助他隐藏踪迹。
当时朱棣登基未久,不敢冒险硬碰,只得勉强应下。
为防建文在大宁滋事,朱棣将原定分封至南昌的宁王朱权继续留在大宁。
同时,朵颜三卫的指挥权也并未收回。
仍旧归属宁王统领。
宁王因此成为大明唯一一位手握兵权的藩王。
朱棣本打算将此秘密永远埋藏。
未料建文当年声称难产而死的孩子,竟被寻获。
更关键的是,此事由修罗卫发现。
十二年后,旧事重提。
朱棣不由得担忧,朱高煌若得知真相,后果不堪设想。
“据我这些时日的观察,老四疼那孩子入骨。”
“那孩子也极懂事,看着便令人心生怜爱。”
“若真被他知道,怕是天下又将动荡不安。”
朱棣落下一枚白子,却自断棋路。
他深知自己儿子的脾性。
在朱高煌眼中,人命如同草芥。
大明江山在他心中也不过是过眼云烟。
远不及曌儿重要。
若他为大明令曌儿流离,朱高煌未必不会为曌儿颠覆这天下。
但朱棣不能容许此事发生。
这天下是他父亲太祖高皇帝朱元璋打下的基业。
他既从建文手中夺取江山,
便有责任将大明传承下去。
万国来朝,天下共主,
是他父亲的理想,也是他的理想。
大明绝不能在他手中覆灭。
他不能拿国运去赌朱高煌的性子。
姚广孝拈起一枚黑子,彻底封住朱棣的棋路。
接着又从朱棣棋盒中取出一枚白子,
落在一处关键之位。
虽然白子一片被围,全局却得以转活。
“陛下,此事因臣而起,亦当由臣而终。”
“若建文真走到那一步,臣自会了结此事。”
朱棣猛然抬头,目光落在依然神色平静的姚广孝身上。
该如何了结?无非是将所有罪责一肩承担。
以自身的死亡,彻底斩断这一切牵连。
“你……”
朱棣凝视着眼前这位亦师亦友的老僧,心中百感交集,一时语塞。
姚广孝淡然一笑。
“陛下,老臣今年已七十九岁,本就没有多少年可活了。”
“这件事本就是老臣的过失,理应由老衲亲手了结。”
“这些年来,即便夜夜在禅房中抱着 ** 入眠,仍时常梦见死后坠入十八层地狱。”
“往事不可追,而未来尚可期。”
“以老臣一个将死之躯,换取大明的未来,值得!”
“就当是老臣为当年引发靖难之祸而赎罪吧。”
——————
燕王府内。
自从曌儿练成 ** 之后,整个人沉稳了许多。
她不再像从前那样沉迷于幼稚的游戏。
过去不爱看书的她,如今也变得手不释卷。
为此,朱高煌不仅持续为她编纂书籍,还特意从宫中请回了《永乐大典》。
《永乐大典》作为朱棣最为得意的功绩之一,被珍藏看管,从不轻易示人。
全书共计三亿七千万字,即便在后世,亦是无人能超越的百科全书。
这些日子里,曌儿像是着了迷一般,日日捧读《永乐大典》,尤其对史部篇章格外专注。
她读得极其投入,连吃饭时也不忘手持一册,边看边吃。
偶尔,她还会向朱高煌提出一些颇有深意的问题。
就如这一天,曌儿翻阅唐史时,忽然问道:
喜欢大明:我的武力无敌请大家收藏:(www.zjsw.org)大明:我的武力无敌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