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臣皆心知肚明:
皇帝是将他当作未来君王培养的。
甚至朱高炽能稳坐太子之位,
多半也因朱瞻基之故。
曾主编《永乐大典》的大学士解缙有句话颇得圣心:
“好圣孙,可旺大明三代!”
正因此言,朱高炽的太子地位才得以稳固。
朱瞻基见朱棣动怒,急忙上前扶住他的手臂,
轻抚其背劝慰:
“爷爷,我爹身子弱,经不得吓。
若吓出病来可如何是好?”
“再说了,这么大的事情,一个晚上能够查出什么结果。”
朱瞻基自幼跟随朱棣左右,对朱棣的脾性了如指掌。
三言两语之间,便让朱棣的怒火平息下来。
冷静之后,朱棣也意识到自己对太子要求过于严苛。
一夜之间,又能有什么进展?然而身为君父,威严不可丢,只能板着脸不发一语。
朱高喣察觉这是扳倒太子的良机,主动请缨:“爹,这件事不如交给我来办。
只要拨几个修罗卫给我,定能将事情查个水落石出。”
此言一出,不仅朱棣目光锐利地看向朱高喣,连方才被斥责得抬不起头的朱高炽与朱高燧也齐齐望向他。
朱高燧更是竖起大拇指,眼中写满诧异——修罗卫,还要几个?二哥真是敢开口。
但朱高喣继承了朱棣与生俱来的厚脸皮,面对众人注视仍面不改色,坦然与朱棣对视。
这差事虽不好办,若能办成,必能在朱棣心中增添不少分量。
朱瞻基同样意识到其中关键,随即向朱棣 ** :“爷爷,此事交给孙儿,孙儿必定揪出幕后主使。”
如此明显的插手意图,令朱高喣大为不悦,语带讥讽道:“你一个孩子懂什么?不如回家好好照顾你爹去。”
这是要凭辈分压人了。
但朱瞻基岂是省油的灯?“二叔这般阻挠我参与,莫非是怕被我察觉什么秘密?”
这话暗指朱高喣急于独揽调查权,恐与刺杀事件有关。
朱高喣虽性情鲁莽,可身在皇家,又有谁是真正的愚钝?他当即挑明话中深意:“大侄子,你这话什么意思?难道说刺杀是我策划的不成?”
朱瞻基没料到朱高喣竟如此直白地将猜测摆上台面。
既然话已说开,便不再客气:“确实不无可能。
二叔往日的小动作,可也不少。”
这也怪不得朱瞻基心生疑虑。
汉王朱高喣为与朱高炽争夺太子之位,向来手段频出。
汉王朱高喣时常嫁祸太子 ** ,类似的行径屡见不鲜。
作恶既多,如今但凡发生大事,
朱瞻基总会先怀疑是否汉王朱高喣所为。
朱高喣被朱瞻基一番话堵得哑口无言。
幸好朱高燧反应迅捷。
“大侄子,若在从前,这事或许真是老二做的,可如今你四叔即将返京,他怎会再干这吃力不讨好的事?”
朱高喣闻言,眼前一亮。
确实,
且不说皇上身边有整支黄字卫护驾,刺杀根本难以得手,
即便他真能成功陷害太子,
导致皇上废黜太子——
可老四一旦回来,
这太子之位,也轮不到他朱高喣。
这一点,他心里清楚。
“没错,爹,他分明是诬陷我。
依我看,老大想趁老四回来之前抢先登基,倒更有可能。”
若昨夜皇上真有不测,
以目前朝中势力,
朱高炽必定会在灵前即位。
而依老四的性子,多半不会与他争夺帝位。
越想,朱高喣越觉得此事极可能是老大所为。
前文已述,朱棣生性多疑,
虽看重自己的几个儿子,
却并未全然信任。
加之朱高喣所言不无道理,
朱棣的目光转向朱高炽。
朱高炽刚松下的心,又猛地悬起。
“爹,我确实不知啊,爹!”
方才一番对话,朱瞻基听得一头雾水,
什么四叔、修罗卫,
都是他未曾听闻之事。
眼下当务之急,是打消朱棣对太子的猜疑。
朱瞻基跟着跪了下来。
“爷爷,我爹您也清楚,为人老实,哪有胆子派人行刺您。”
朱棣神色变幻,
事情愈发扑朔 ** 。
喜欢大明:我的武力无敌请大家收藏:(www.zjsw.org)大明:我的武力无敌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