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章

作品:三国:我,刘封,改姓定天下!|作者:微微二鱼|分类:历史|更新:2025-11-17 01:33:47|字数:7278字

13

原来,先前密信之事已让曹操心存疑虑。如今见司马懿全军而返,既未截杀岳飞,亦未歼灭寇封部众,难免令人生疑——区区数十名岳家军,如何能从五千铁骑围剿中脱身?除非......

更令曹操警惕的是,探马禀报时竟对戚家军只字未提。正因如此,他才火速召回司马懿,以防其回府后暗中调遣司马氏族人。

丞相明鉴!司马懿急忙解释,末将奉命 ** 岳飞,本已将岳家军杀得溃不成军。正要擒拿岳飞时,突遭赵云、戚继光率万余精兵突袭。末将麾下仅五千骑,为保存实力才暂避锋芒,绝非故意纵敌!

这番说辞倒是新鲜。曹操眯起眼睛,指节轻轻叩着案几。不论是密告者的说辞,还是司马懿的辩解,都指向同一个可能——此人已生异心。

纵使爱才如曹操也明白:当务之急是稳定军心。若放任流言蔓延,只怕未及迎战外敌,内部便要分崩离析。

来人。曹操突然扬声道,司马懿贻误军机,杖责八十!

廊下甲士轰然应诺,却见满朝文武竟无一人出列求情。

当下曹操仅掌控青州、幽州、冀州三州疆域!

纵观天下十三州,唯余北方一隅尚未归属寇封。曹操心知肚明,若欲与寇封抗衡,这三州之地断不可失!

诸侯若无立足之地,纵使深得民心亦成空谈,更何况曹操本非仁德之主!

征战需兵马,强军赖根基。寇封屯兵并州养精蓄锐,若挥师东进冀州,曹军恐难招架!

曹操已遣贾诩镇守中山。经深思熟虑,决意调司马懿赴任青州。

青州乃曹操起家之地,麾下青州军根基犹在。曹操欲行险棋,盖因司马懿统兵之才世所共睹。

明为贬谪,实乃命司马懿暗中壮大青州军力。

曹操数度自问:若司马懿暗通寇封,此举无异自毁基业!然帐下已无可用之才,最终仍决意再予信任。

贾诩必须死守中山——此处毗邻雁门,必为寇封进犯冀州之首攻要地。曹操深知,眼下唯有司马懿、贾诩可称谋士。

此乃孤注一掷:若败则万劫不复,若成尚存一线生机!

众口铄金,仲达当比孤更明白。前有降书之嫌,今又涉嫌纵放岳飞。若不惩处,何以告慰阵亡将士?

今免汝死罪,然活罪难逃:杖责五十,即日赴青州东莱郡任职!

司马族人闻言色变,虽知家主蒙冤却无从辩驳。司马懿默然领命,殿中文武噤若寒蝉,竟无一人敢为其进言。

首先,这是曹操亲自下达的指令,即便朝中大臣反对,也无法改变他的决定!

其次,那些大臣认为司马懿已非昔日之才,正打算另寻明主,而他们看中的新靠山,正是贾诩!

臣司马懿领命,谢丞相不杀之恩!

司马懿高声说道,随后被侍卫拖下去执行杖刑。五十大板对一个文弱书生而言,绝非小事!

若是武将挨五十大板,休养两三日便可恢复,但对司马懿而言,却是极大的折磨!

曹操此时并未透露调司马懿前往青州的真实意图。他不想让任何人知道,杖责司马懿只是一场戏,如同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受刑后的司马懿还未及深思曹操的用意,便被侍卫搀扶着一瘸一拐地离开了曹府。

曹操的苦心仅他自己知晓。司马懿与贾诩的矛盾,他比谁都清楚。调司马懿去青州,还有另一层目的——让贾诩和司马懿同仇敌忾,一致对外!

贾诩已是中山王,为曹操立下汗马功劳,若司马懿继续留在冀州无所作为,只会加深两人的隔阂。

曹操明白冀州迟早失守,现在调离司马懿,让他去青州施展才能。日后若贾诩兵败中山,必是司马懿出手相救,届时贾诩便再无理由怨恨司马懿!

这是曹操的长远布局。他不愿坐等寇封大军来袭,必须趁对方休整之际,为自己留好后路!

若冀州失守,曹操计划退守青州,并将幽州兵马全数调至青州城外,形成犄角之势。青州与幽州,是他仅存的退路!

曹操已看清局势,大势已去,必须早做谋划!

司马懿回府不久,曹操便带着几名随从,悄然前往司马府探望。

曹操此行隐秘,无人察觉。他并非不信任麾下文臣武将,只是担心有人多嘴,若消息泄露,他的计划恐将落空。

主公,丞相来了!

司马懿刚回府,正欲更衣休息,忽听门卫低声禀报。

他心中疑惑,才被曹操责罚,此刻却又来探望,实在蹊跷。一时间,司马懿摸不透曹操的用意。

他急忙出门相迎,即便心中对曹操有所不满,也绝不能表露半分。

拜见丞相!怎敢劳您亲临寒舍?若有吩咐,属下自当登门听命。

无妨,只是来看看你。 曹操淡淡道,仲达,调任东莱郡守,你可有怨言?

丞相言重了!您饶我一命,已是天大的恩情,岂敢有怨言?

曹操看出司马懿嘴上恭敬,实则心有愤懑。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 录下一页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我的书架

如果您喜欢,请把《三国:我,刘封,改姓定天下!》,方便以后阅读三国:我,刘封,改姓定天下!第120章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三国:我,刘封,改姓定天下!第120章并对三国:我,刘封,改姓定天下!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