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祖集结五万大军,水陆并进杀向长江口。
两万步卒由其亲自统领,沿陆路疾行;三万水师则交由亲信吴成指挥,战船蔽江而下。
这般阵仗,早被江东斥候探得,急报主帅程普。
江东与江夏交恶多年,几乎岁岁刀兵相见。究其根源,既有孙坚死于黄祖之手的前仇,亦因江夏乃进取荆州的咽喉要地。
可笑的是,孙权年年兴兵,却始终难以撼动江夏——区区三五万兵力,如何攻得破五万重兵驻守的坚城?
过去黄祖坚守西陵不出,才让江东始终无法攻克江夏!
此次江东派程普率三万水军溯江而上,意图登陆突袭。然而船队刚靠近江夏水域,就被巡防的荆州水师察觉,火速通报黄祖。
当今天下,唯有荆州与扬州的水军能纵横长江。虽然江东士卒骁勇,但兵力远逊荆州水师,多年来双方谁也占不到上风。
与此同时,驻守江夏的寇封也收到了敌军来犯的急报。
明知行踪暴露,程普仍执意进军——当年其主孙坚命丧黄祖之手,此仇不共戴天。若能手刃仇敌,他甘愿拼上性命。对江东而言,江夏就像扎在咽喉的毒刺,孙坚、凌操等大将皆殒命于此,无数江东子弟在此流血。
可当黄祖亲率两万步卒疾驰至长江口岸时,竟未见寇封部队踪影。两支大军猝不及防地在滩头狭路相逢。
禀将军!斥候飞马来报,黄祖两万兵马正朝我军杀来!
刚完成登陆布阵的程普难以置信:那龟缩多年的老贼,此次竟敢主动出击?
得到再三确认后,帐中骁将激动抱拳:天赐良机!往日黄祖只会龟缩城内,此番自寻死路,正是夺取江夏的绝好时机!
程普凝视着请战的将领,眉宇间却浮起疑虑。
“黄祖此番举动甚是蹊跷,莫非他转了性子,还是狂妄到以为能与我江东抗衡?”
“不过,机不可失!太史慈将军,你率一万精兵先行出击,若有机会,直接围剿黄祖,我领大军在后策应!”
“如此安排,即便黄祖设伏,你我互为犄角,大军可保无虞!”
程普军令一下,太史慈当即出帐,率领江东精锐直扑黄祖而去!
与此同时,程普在帐内踱步沉思,又下令道:
“朱治、陈武二将,命你二人统率一万水军,阻击江夏水师,务必切断其水陆联系!”
“另派快船通知后方的韩当将军,你们前后夹击,确保我军退路万无一失!”
陈武与朱治领命而去。
一旁的黄盖见状,面露疑惑:
“德谋,此乃天赐良机!若能斩杀黄祖,便可一举夺取江夏!”
“既能为江东霸业开疆拓土,又可报老主公之仇,你将万余兵力布防江上,岂非浪费?”
程普摇头叹息:
“我岂不知这是良机?但此事太过反常,仿佛有人在暗中操控。”
“黄祖何时这般与我军交战?他难道不知江东战力远胜江夏?”
“以往他都是固守城池,令我军无从下手,如今竟倾巢而出,必有蹊跷!”
黄盖沉思片刻,皱眉道:
“那你为何还派子义出击?若他遭遇不测,我等如何向主公交代?”
太史慈乃江东第一猛将,若有闪失,日后图谋江夏必将难上加难!
程普低声道:
“可黄祖近在眼前,若不除之,我恨难消!传令全军备战,随时接应子义!”
山巅之上,寇封遥望江东军与黄祖兵马厮杀正酣,嘴角不由扬起一抹意味深长的笑意。
时机已至。
黄祖为报杀子之仇倾巢而出,殊不知早落入刘伯温设下的天罗地网。当这位江夏太守自以为能坐收渔利时,却不知真正的猎手正居高临下俯瞰战局。
太史慈率军突入敌阵的双戟寒光,恰似为这场精心策划的棋局落下关键一子。此刻罗成应当已轻取空城,而五百背嵬重甲正在山间蓄势待发。好比鹬蚌相争的古老寓言,只不过这次持竿的渔夫,注定是那个曾被轻视的年轻人。
战局正沿着竹简上墨痕未干的计策步步推进。当系统提示音在脑海中响起时,寇封知道,这江夏风云的终章,终究要由他执笔写下。
寇封收到三个选择:
一、支援程普,击退黄祖部队,提升江东将领好感度,智力加3、魅力加5。
二、保持中立,待两军两败俱伤时出兵歼灭,获得三千戚家军。
权衡利弊后,寇封果断选择第二条方案——这支精锐水军正是他急需的战力。荆州紧靠长江,水军至关重要。虽然江夏驻有三万水军,但训练不足,更缺乏优秀水军统帅。若得这三千戚家军,便能水陆并进抵御江东,真正建立起长江天险。
定计后,寇封冷眼俯瞰山下战场。杨再兴兴奋地报告:军师妙算!让我们在此观战,同时派罗成将军突袭空虚的江夏,实在高明!牛皋也连连赞叹。
寇封笑道:当世能与军师比肩者屈指可数。再兴,注意敌阵中使双戟的猛将——务必要生擒他!杨再兴凝神望去,那正是江东第一猛将太史慈。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