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直勤加练习,只是都在深夜进行,农家无人察觉。”
田言语带得意。
田言的伪装确实精妙。
她已臻至先天后期境界,在农家堪称顶尖高手,却始终以弱不禁风的形象示人,连养父田猛都未看出破绽。
此外,她还精通察言观色、易容变声等多项技艺。
“该回去了,”
蒙宇提醒道,“在外太久会引起怀疑。”
田言点头应允。
她忽然踮起脚尖,在蒙宇脸颊上轻轻一吻,随即红着脸转身跑开。
蒙宇一时怔住,未料到她会如此突然。
“蒙宇哥哥,这是我的初吻,送给你了!”
田言甜美的声音从远处传来,待蒙宇抬头望去,她的身影已消失在林间。
田言看似文静,但习武之人岂会真正柔弱?这份文静全然是伪装给农家看的。
“主人,阿言方才冒犯了您,请您恕罪。”
惊鲵请罪道。
“恕罪?你是指那个吻吗?这算什么冒犯,我自然不会怪她。”
蒙宇淡淡一笑。
听闻此言,惊鲵松了口气。
“你继续守护在田言身边,确保她的安全。”
蒙宇吩咐道。
“遵命,主人。”
惊鲵领命而去。
“我这里有三种珍贵的丹药,你服用之后可以增加十八年的内力,对你的实力提升会有帮助。”
蒙宇说着便取出一个小药瓶,里面装着三枚丹药,递给了惊鲵。
“多谢主人恩赐!”
惊鲵欣喜地接过药瓶,连声道谢。
“我先走了。”
蒙宇说完便转身离去,很快消失在树林中。
“恭送主人!”
惊鲵朝着蒙宇离去的方向恭敬行礼。
此时,李牧在宜安之战中大获全胜,声名远扬,被赵王封为武安君。
众所周知,白起曾被封为武安君,但这个封号并非白起独有。
武安君这个称号历史悠久,最早可追溯至西周时期,寓意以武功治国、以威信安邦。
历朝历代,能够安邦定国的名将都可能获封此号。
其中最为人熟知的武安君包括白起、李牧,此外还有项燕与苏秦。
白起因战功卓着,被秦国封为武安君,其获封理由是“善养士卒,战必胜,使百姓安居,故号武安”
。
李牧多次击退来犯的秦军,赵王称赞他为“寡人的白起”
,于是赵惠王封其为赵武安君。
南方楚国的名将项燕也被楚王赞誉为楚国的武安君。
战国时期另一位着名的武安君是鬼谷派代表人物苏秦。
他被赵肃侯封为武安君,后出使六国,佩戴六国相印,以合纵之策联合六国共同对抗秦国。
虽然武安君的名号威震天下,但历史上这些武安君的结局大多不尽如人意。
白起战无不胜,最终自刎而死;李牧大破匈奴,多次击败秦军,却因秦国使用离间计被赵王处死;项燕屡败秦军,最终被王翦击败,战死沙场;苏秦为燕国在齐国做内应,后因身份暴露被刺杀。
可以说,这几位武安君的结局都十分凄惨。
第一次攻赵失败后,秦王嬴政并未放弃灭赵的决心。
他很快制定了第二次攻赵计划,并任命王翦为统帅。
在第一次攻赵战争中,王翦虽参与其中,但并未全程指挥。
秦王将战败的责任完全归咎于桓齮指挥不力。
于是,王翦率领数十万秦军,再次踏上了征途。
在首次攻赵失利后,王翦调整了战术,决定让北路由井陉进军,同时南路也发兵出击。
秦军于是分为南北两路,同时向赵国展开进攻。
面对秦军的攻势,李牧推测秦军可能从井陉东进,因此率军移防井陉,并派遣曾在秦国为官的司马尚率兵守卫邯郸以南。
在李牧的周密部署下,赵军依靠漳水与赵长城层层设防,使得秦军难以快速推进。
李牧决意采取南守北攻之策,集中军力逐个击破敌军。
他命司马尚坚守邯郸以南的长城一带,自己则率主力北上,迎击远道而来的秦军。
李牧不愧为战国四大名将之一,对战机的把握极其敏锐,其策略也极为恰当。
秦军与赵军在番吾一带相遇,李牧指挥军队奋勇进攻,秦军受挫大败。
随后,李牧领兵返回邯郸,与南面守军合力攻击南路秦军。
秦南路军得知北路已败,自感难以取胜,略一交锋便迅速撤退。
尽管第二次攻赵之战由秦国名将王翦统帅,但这次战役依旧未能成功。
两次攻赵接连失利,对秦军的士气打击沉重。
而这两场伐赵之战,秦军伤亡累计已达四五十万之众。
这是一个相当惊人的数字。
尽管王翦所率第二次攻赵未能取胜,秦王并未归罪于他。
因王翦是效忠秦国的老将,秦王反而安慰王翦,劝他不必将失利放在心上。
得知秦军战败的消息后,蒙宇立即入宫谒见秦王嬴政。
“大王,臣请命率军攻赵!”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