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非也想把红薯引进韩国,可他现在根本无法离开咸阳,更无法将红薯带回去。
即便派人送回了韩国,也没有人懂得如何种植。
他还注意到一系列新式农具。
咸阳城 ** 现了更为简便、实用的新型农具,而韩国百姓仍在用着陈旧笨重的工具。
虽然身在秦国,韩非心中仍惦念着韩国。
他发现咸阳远比新郑先进,无论是思想、见识还是技术,都走在前面。
当韩国人尚不知红薯、土豆、西红柿、辣椒为何物时,咸阳百姓已经学会种植并享用这些蔬菜;当韩国人还在使用黄金交易,咸阳人已用纸币进行买卖;当韩国的农民仍在使用简陋农具,咸阳周边的农户已经用上了轻便好用的新农具。
总而言之,咸阳在许多方面都比新郑领先得多。
日子一天天过去,这一年终于结束。
蒙宇陪伴嬴元曼度过了一个愉快的春节。
春节过后,大家都长了一岁:蒙宇十三岁,嬴元曼和扶苏十二岁,芈涟十一岁,田言十岁。
春节刚过,食神居又推出了一款新品——窝窝头,并且是用纯玉米面制作的。
店家打出的宣传语是:“窝窝头,一金币四个!”
这种新鲜美食顿时吸引了众人的目光。
玉米在秦国原本没有,因此窝窝头一出现,就有许多人前来尝鲜。
很快,窝窝头成了食神居的热销产品,卖得十分红火。
一金币四个的价格,比起其他菜点来说相当亲民,大家都争相购买。
吃窝窝头,渐渐成了咸阳城的一股新风尚。
韩非特意买了几个窝窝头,尝过之后,觉得十分美味。
他心中好奇,食神居里这些新鲜玩意儿究竟是从哪里来的?这里经常出现世上未曾见过的东西,它们的来源实在令人费解。
窝窝头在咸阳城风行一时,甚至引起了秦王嬴政的注意。
嬴政尝了之后,赞不绝口,还主动向妃子们推荐。
郑夫人及其他妃子都喜欢上了窝窝头,接着,宫里的公主、公子也都对窝窝头赞不绝口。
没多久,窝窝头就成了王宫餐桌上的常客。
嬴政询问蒙宇后得知,窝窝头的原料是玉米,于是下令让蒙宇在全国推广种植。
蒙宇便从系统商城中兑换了一些玉米种子,交给自家的佃户耕种。
从此,玉米也在秦国普及开来。
过去,秦国的主食以五谷为主,其中又以大米和小麦居多,如今则多了红薯和玉米。
这一天,蒙宇带着宋缺来到军营。
宋缺不仅武学天赋出众,在军事方面也颇有才能,因此蒙宇决定让他到军中历练。
此时,灭六国之战即将展开,蒙宇也要投身军旅,为这场大战做准备。
这是属于他的舞台,作为冠军侯,他要在这场战争中扬名天下、威震八方。
咸阳城外设有黄金火骑兵的军营,主将正是蒙恬。
蒙恬已接替蒙武的职位,成为这支骑兵的统领。
蒙武大多时间留在咸阳城中,很少再至军营,军务已全权交予蒙恬。
而蒙毅也不在营中,他已被嬴政调任文职。
“三弟,你来了。”
见蒙宇到来,蒙恬非常高兴,亲自迎了上去。
如今蒙宇的军功爵位已是少良造,比蒙恬的五大夫高出数级。
虽然蒙宇年纪较小,但蒙恬对他十分佩服。
“大哥!”
蒙宇亲切地回应。
“走,进营帐说话。”
蒙恬随即领着蒙宇与宋缺走入军帐。
“这位是?”
蒙恬的视线转向宋缺,开口询问。
“这是我招揽的江湖中人,名为宋缺。”
蒙宇回答。
“三弟,此来军营,是想参观一番?”
蒙恬道。
“不,我是想带宋缺一同参军。”
蒙宇语气坚定。
“你要参军?”
蒙恬略显诧异。
“正是。
男儿志在沙场,报效家国。
将来我也要为秦国出征,横扫六国。”
蒙宇目光炯炯。
“好!既然三弟有此志向,我自当欢迎你入军。”
蒙恬朗声笑道。
随后,蒙恬便将蒙宇与宋缺安顿在军营之中。
从那天起,蒙宇正式成为秦军一员。
尽管他年纪尚轻,初入军营,但军功爵位显赫,冠军侯的身份让他成为这军营中名副其实的统领者。
自此,蒙宇开始在军中历练,淬炼自我。
光阴流转,三年匆匆而过。
三年光阴,足以改变许多事。
三年,足以让一个人长大成人。
三年,能褪去青涩,化作热血少年。
三年后的蒙宇,年已十六。
嬴元曼也已十五。
古礼之中,男子十六可加冠,行冠礼,示已成年,可娶妻立业;女子十五及笄,行笄礼,示已成年,可出嫁成家。
而今,蒙宇与嬴元曼皆已成年。
这三年间,蒙宇一直在军营中磨砺。
如今的他,身姿挺拔,容貌俊朗,英气逼人,阳刚中不失风华,举手投足间自有男儿气概。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