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即便昌文君不事生产,也能依靠万户农人的租税来维持富足的生活。
熊启与熊文是兄弟,熊启受封昌平君,其弟熊文则被封为昌文君。
一家之中兄弟二人皆被封君,可谓极尽荣耀。
成为侯或君,便有食邑作为封赏,但不同爵位的食邑规模也各不相同。
秦国之中,食邑最广者,当属吕不韦。
他被封为文信侯,享有十万户的食邑。
十万户食邑意味着什么?
这意味着每年有十万户农人将租税交予吕不韦,其数目之巨,令人咋舌。
吕不韦之所以能成为秦国首富,一方面在于他善于经营,产业众多,另一方面也因他坐拥十万户食邑,单是每年收取的租税便足以让他富甲一方。
“此次平定嫪毐叛乱,蒙宇当居首功。”
“蒙宇不仅擒获罪魁嫪毐,护寡人安危,其家臣亦成功阻滞叛军,待昌平君率援军赶至。”
“可以说,若无蒙宇与其家臣,此次平乱难以如此顺利。”
“寡人深感欣慰,大秦能得此少年英才,实为天佑。”
“蒙宇听封!”
“今封蒙宇为冠军侯,望尔勇冠三军,扬我大秦国威。
赏钱百万,食邑三万户,良田五百顷,仆人两千户。”
嬴政朗声宣道。
“臣蒙宇,叩谢王上!”
闻言,蒙宇当即双膝跪地,恭敬行礼。
一时间,殿上文武无不震惊,纷纷倒吸一口凉气。
蒙宇年仅十二,竟已封侯,实属罕见。
十二岁封侯,前所未有,秦国历史中亦无此先例。
且相较于昌平君,蒙宇所得赏赐更为丰厚:食邑三万户,良田五百顷,仆人两千户。
如此封赏,令人既羡且妒。
“我反对!”
就在此时,一道声音突兀响起。
众人皆惊,竟敢反对王上封侯,莫非不要性命?
循声望去,众人神情顿时微妙起来。
说话之人,正是那位在朝堂上屡次与秦王嬴政公开对峙的当朝相国——吕不韦。
“仲父,你反对何事?”
嬴政神色威严,语气平静。
自加冠礼后,嬴政仿佛脱胎换骨,面对吕不韦时亦显得严厉而威重。
吕不韦贵为秦国丞相,又是嬴政的仲父,昔日嬴政对他总要敬畏几分。
如今,那份敬畏已然消散。
即便面对吕不韦,嬴政也只显出居高临下的君王气度。
“臣反对封蒙宇为冠军侯。”
吕不韦说道。
“哦?你对寡人的决定有何疑虑?”
嬴政闻言,神色冷淡。
“蒙宇年纪尚轻,何德何能受封冠军侯?此次嫪毐叛乱,即便没有他,也照样能够平定。
大王不该因他是华阳公主的夫婿,就破格封侯。”
吕不韦此言一出,殿上众人皆明其意。
他所指,无非是蒙宇在叛乱中并未立下大功,得以封侯不过是倚仗驸马身份。
秦律有定:非立功者不封爵。
纵是王亲贵胄,无功亦不得受爵。
吕不韦正是质疑嬴政借叛乱之名,为蒙宇特加爵位。
“仲父,嫪毐作乱之时,你在何处?”
嬴政问道。
“臣在咸阳,并不知嫪毐叛乱。
若早得知,必领兵前往平乱。”
吕不韦答。
“你既不在雍城,又怎知蒙宇未立功?”
吕不韦一时语塞,无言以对。
“蒙宇年仅十二便封侯,臣恐有人不服。”
他又道。
“封侯之事,寡人心意已决,无需再议。
谁若不服,就让他直接来找寡人。”
“退朝!”
“蒙宇,你留下。”
嬴政语带怒意。
话音落下,百官陆续退出大殿。
殿内仅剩嬴政与蒙宇二人。
“吕不韦是愈发不将寡人放在眼里了。”
嬴政语气冰冷。
今日朝堂之上,吕不韦公然质疑他的决定,令他颜面有损。
尽管以往吕不韦也常在朝中驳他决策,但如今嬴政已亲政,吕不韦仍欲左右王意,令他极为不悦。
“吕相一向跋扈惯了,才敢如此强势,连大王也敢质疑。”
蒙宇道。
“他今日确实过分。”
嬴政颔首。
“吕相已是王上眼前最大阻碍,大王何不罢免他的相位?”
蒙宇问道。
“吕不韦毕竟于秦国有功,若毫无由头便罢免他,恐怕难服众心,寡人也必遭非议。”
嬴政道。
“确是如此。”
蒙宇点头称是。
“嫪毐虽死,但事情并未了结。
你去为寡人查清楚,是何人将嫪毐引荐入宫?是何人助他假受腐刑瞒天过海?又是谁将他安置在太后身边?”
“此事必须给寡人查个水落石出。”
嬴政说道。
“遵命,王上。”
蒙宇领命后,便离开大殿。
他心知此事与吕不韦脱不了干系,吕不韦恐怕离倒台不远了。
尽管蒙宇清楚整件事的来龙去脉,却并未立刻向嬴政禀报。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