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 阎行

作品:袁氏王朝:从乌巢开始|作者:老周不庄|分类:历史|更新:2025-11-14 09:21:35|字数:4456字

韩遂与韩银、成公英、阎行及诸将商量后,决定接受袁尚的劝降,献出潼关。

在马超、成宜反水,将蒲坂拱手相送,让袁熙的人马过了大河,又抢占了郑县、华阴之后,这一战已经没有取胜的可能。现在袁尚又提出了这么好的条件,没有理由不接受。

在接受袁尚劝降的同时,韩遂也不打算完全漠视袁熙,他决定让阎行去见袁熙。

袁熙的劝降条件中,有一个可以称得上优厚的条件:愿意让韩遂推荐的将领担任龙骑司马。

龙骑是袁熙的亲卫骑,前任司马是如今代袁熙坐镇北疆的赵云赵子龙,地位可见一斑。马超归降,袁熙也没将这个位置给他,只是让他统领次两级的玄甲营。

愿意让韩遂推荐的将领担任龙骑司马,是最体能现袁熙诚意的,甚至是唯一。

韩遂不愿意放弃这个机会,彻底得罪袁熙,所以安排女婿阎行去。

这么做,还有另外一个原因。

袁谭、袁尚争立之势已成,袁尚是袁绍宠爱的幼子,优势稍微大一些,但袁谭身为嫡长子,有关东世家支持,实力也不可小觑。韩遂不敢将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袁尚身上,要为自己留一条后路。

袁熙无意争立,置身事外。万一将来袁尚败了,韩遂也有可以依靠的人。

阎行没意见,其他人也没意见,随即就这么定了。

次日,阎行就带着韩遂的亲笔回复,以及自己的部曲二百余骑起程,赶往蒲坂。

——

收到张辽的消息,得知阎行带着亲卫骑赶来,袁熙大为惊讶。

他是向韩遂承认,愿意提供龙骑司马的官职来安置韩遂推荐的人才,却没说是谁。现在来的人正巧就是贾诩提过的阎行,只能说贾诩是将韩遂的性格算透了。

要说算计人性,贾诩不亚于郭嘉,甚至更加老谋深算一些。

袁熙请来了贾诩,向他请教其中的道理。

贾诩本来推荐不肯说,表示这只是巧合,但如此敷衍是无法满足袁熙的。在袁熙的一再追问下,贾诩终于说出了其中的原因。

阎行是韩遂的女婿不假,但他们翁婿的感情并不好。

韩遂将女儿嫁给阎行,纯属是看中了阎行的勇武,想收为己用。但阎行本人除了勇武之外,还有一个凉州人难得的品质:明势。

他知道天下大势,也清楚凉州虽有武力,却没有足够的财力和物力,支撑不起争夺天下的雄心壮志,最终必将为中原势力吞并。

所以他一向反对凉州割据,希望韩遂能向朝廷称臣,乱时安定一方,等太平了,就归政中原。

偏偏韩遂却是个野心极大的人,不安于现状,一心想统一凉州,成一方霸业。从中平年间开始,他就不断吞并异己,壮大实力,直到今天这副模样。

还没等他真正统一凉州,中原却要归袁了,你说他心里会怎么想?

除了暂时屈服称臣之外,就是分散风险,多面下注。

阎行就是一枚闲子,落在君侯这片不争的土地上,说不定能够成为荫护韩氏的一棵大树,至少可以留下一些种子,不至于族灭。

至于儿子和其他心腹大将,他会留在身边,支持袁尚,再立战功。

毕竟袁绍喜欢袁尚不是秘密,而袁尚的能力如何,这次西征也表现得很清楚。要想征益州,必然要借重熟悉关中形势的韩遂。

袁熙听完,有些无奈地看着贾诩。

这话说得也太直白了,好像就等着我家兄弟争立一样。

但他又无法反驳贾诩,袁谭、袁尚的争立已成事实,只要眼睛不瞎,都能看得明白。

“既然马超、韩遂都降了,依先生之见,我该如何进退?”

“驻守河东,厉兵秣马,等大将军将令。”

袁熙很好奇。“大将军不让我退守幽州吗?”

“应该不会。”贾诩淡淡地说了四个字,随即就闭上了嘴巴,再也不说一个字。

袁熙无奈,只得按捺下好奇心。

他一面派人去迎阎行,一边和郭嘉、卢毓商量,请他们分析一下大将军可能的安排。

卢毓表示,既然关中已降,而且首功肯定要给袁尚,他们留在这里也就没有意义了。袁绍大概率会让袁熙返回幽州,以减少粮草消耗。

袁熙的麾下骑兵多,战马消耗太大,只有回到草原上去才合适。趁着秋天还有几个月,还能养点膘。

郭嘉却表示,回到草原上是可能的,但不一定回幽州,也有可能是滞留雁门一带。

原因很简单,这次袁尚能够进入关中,并不是凭他自己的能力。接下来进攻益州,除非益州主动投降,否则袁尚很难让袁绍相信他可以独立完成任务。

至于韩遂,就更不可靠了。

让袁熙留在并州,保留随时进逼关中的态势,既能声援袁尚,让韩遂不敢轻举妄动,又不至于分了袁尚的功劳,才是最合适袁绍心意的安排。

袁熙觉得郭嘉说得有道理,而卢毓未免太年轻,还不清楚袁绍的做事风格,贾诩又未免太激进,恐怕也不是袁绍能做得出来的。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 录下一页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我的书架

如果您喜欢,请把《袁氏王朝:从乌巢开始》,方便以后阅读袁氏王朝:从乌巢开始第49章 阎行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袁氏王朝:从乌巢开始第49章 阎行并对袁氏王朝:从乌巢开始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