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可能是他与袁尚相比,唯一的优势。
他可以委曲求全,向刘备、关羽开口,袁尚却未必肯。
想了一会儿,袁熙觉得脑袋有点疼,人也莫名的疲惫,比恶战一场好不到哪儿去。
想想老父亲袁绍在官渡,与曹操对峙大半年,每时每刻都处于这种状态,他忽然间有些同情袁绍。
年过半百,还要承受这样的辛苦,真不容易。
但是这还没完,袁氏虽然得了中原腹地,四角却还在敌人的手中,只有幽州有迅速解决的可能,江东、益州、凉州看起来都不像是好啃的骨头。
长路漫漫啊,老父亲也要努力。
袁熙叹息着,打了个哈欠,睡着了。
夏日炎炎正好眠。
——
袁尚登上将台,远眺战场,剑眉拧成了疙瘩,俊秀的脸庞看起来也有些狰狞。
天午的阳光很热,即使衣衫轻薄,他还是觉得阳光刺眼,热浪灼人。
“谁说幽州清凉,可以避暑?”袁尚咒骂着,喝令身边的侍从用力扇风。
侍从满头是汗,却不敢申诉,只得加大了力气。但他已经扇了太久,胳膊酸软,没几下就又慢了下来。
袁尚大怒,伸手就要拔刀。
审配拦住,从侍从手中接过便面,示意他赶紧下去。侍从如逢大赦,感激的行了一礼,匆匆下去了。
“待会儿,让他出营传令,命关羽来助阵。”
袁尚不解地看着审配。“关羽能听我的?他只会砍了这个侍从的头。”
“砍了正好。”审配面色沉静,逼视着袁尚。“为将者,喜怒不形于色,才能三军安静。大战正酣,未分胜负,使君先急了,传到大将军耳中,可不是什么赞美之词。”
袁尚有些尴尬,又道:“纵使如此,也不能送去让关羽杀吧。”
“关羽杀了使君的使者,使君才有理由直接找刘备。”审配轻轻摇着便面,微风徐来,袁尚不知不觉的也冷静下来,听审配分析当前形势。“幽州有恙,命刘备统乌桓兵在前,有借刀杀人之意,刘备岂能不知?但他来了,自然有他自己的想法。如果我猜得不错,应该是想取辽东。”
“他想取辽东?”袁尚叫了起来,刚刚恢复的脸随即又涨得通红。
“他是要辽东的控制权,不是要战功。”
袁尚眨巴着眼睛,一时没搞明白。
审配解释道:“他不是要与使君争功,而是在使君撤兵之后,接管辽东。所以,他不急着进攻,在一旁看着就行,除非使君向他求援。”
袁尚恍然大悟,又有些不屑。“我需要向他求援?”
“公孙度与使君对峙于此,若有骑兵在辽队、襄平之间往来游击,他就无法坚守了。”
袁尚眨眨眼睛,又道:“刘备虽有数千骑兵,但大部分是乌桓人,他自己才千余人,能当此大任?”
“关羽、张飞皆是万人敌,纵使只有数百骑,一样能惊扰对方。使君别忘了,关羽不久前以三百骑破公孙康万骑,还斩杀了公孙康。”
袁尚抿着嘴唇,无言以对,勉强点了点头。“好吧,就依审公的意思。”
审配转身下了将台,召来那个侍从,交待任务。
片刻之后,侍从带着审配拟就的命令,策马冲出了大营。
——
刘备驻军大辽水以西,离险渎县很近,却没有进城,而是选择了野外扎营。
除了鲜于辅派人接管了险渎县城外,乌桓人不习惯住在城里,更喜欢空旷的野外,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四千多人中,七成是乌桓人,刘备自然要迁就乌桓人一些。
他离辽队只有五六十里,前锋关羽离辽队更近,不到三十里,已经在辽东军的警戒范围以内。再加上关羽斩杀公孙康带来的赫赫威名,他们给公孙度带来的威胁不可忽视。
刘备选择这个位置,自然是精心选择的结果。
他可以利用骑兵的优势迅速进入战场,也可以迅速脱离,避免公孙度将他当成主要对手,反而忽略了真正的敌人——袁尚。万一袁尚问起,他也有足够的理由为自己辩解。
所以,他心安理得的作壁上观,直到关羽杀了袁尚的信使。
刘备收到消息的时候,事情已经过去了三天。他非常吃惊,连忙叫来关羽询问。
关羽不以为然,是有这么回事,那个信使行事不当,而且出言不逊,我不杀他杀谁?
袁尚要请我们助阵,应该通过你,怎么能直接给我下命令呢?我又不是他的部将。
刘备要来命令看了一遍,觉得关羽做得有点过分了。袁尚虽然违背了通用的原则,越过他,直接和关羽联系,但算不上命令,最多只能算建议。
袁尚建议关羽率部越过大小辽水,袭扰公孙度的后勤补给,切断公孙度与襄平之间的联络。这个建议不错,对关羽来说也不是很难,关羽就算不接受,也没有杀人的必要。
事已至此,刘备也没办法,只好带上麋竺、简雍,亲自赶往袁尚的大营。
他们现在吃的粮食都是袁尚提供的,总不能一点面子不给。真惹恼了袁尚,直接断他们的粮,甚至撤兵,仅凭他自己,是拿不下辽东的。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