捷报传来的瞬间,中军大帐内的空气仿佛凝固了一瞬,随即被一股压抑不住的杀气所点燃。
李从珂退守河阳,这既是苟延残喘,也是最后的困兽之斗。
河阳城背靠黄河,城池坚固,若让他站稳脚跟,重整旗鼓,战事必将拖入冗长的对峙,变数陡增。
李昭的目光如电,扫过悬挂的军事舆图,手指重重地敲在河阳的位置上,声音不大,却透着不容置疑的决断:“传我将令,全军拔营,即刻追击!不许其有半刻喘息,务必一战定乾坤!”
话音未落,一员魁梧老将应声出列,甲叶锵然作响。
他正是百战名将高行周,一双虎目精光四射,声如洪钟:“主公!末将愿为先锋,为大军荡平前路,取李从珂首级献于帐前!”他的声音里充满了对胜利的渴望和对战争的本能嗅觉
李昭看向这位追随自己多年的老将,他需要的就是高行周这股锐不可当的势头。
他点了点头:“好!命你为先锋,即刻出发。裴仲堪!”
“末将在。”一名儒将打扮的谋士上前一步。
“你随高将军一同出征,为之参赞军机。记住,此战求速,亦要求稳,不得有失。”李昭的安排滴水不漏,高行周勇猛有余,而裴仲堪心思缜密,二人相辅,方为万全之策。
“遵命!”二人齐声领命,转身大步流星地走出帐外,点兵的号角声很快便响彻云霄,肃杀之气弥漫原野。
大军开拔的同时,一道窈窕的黑影却逆着人流,悄然朝着河阳的方向潜去。
苏慕烟换上了一身风尘仆仆的商旅装扮,脸上略施脂粉,遮掩了原本的绝色,只余下一双洞悉人心的眼眸。
她藏身于一支运送粮草的商队中,凭借着伪造的通关文牒和一口流利的河南方言,有惊无险地混入了戒备森严的河阳城。
城内风声鹤唳,草木皆兵。
李从珂的残兵败将如惊弓之鸟,四处盘查,气氛压抑得让人喘不过气。
苏慕烟没有丝毫停留,径直来到城西一处偏僻的茶馆。
她要找的人,是李从珂的心腹大将,也是其妻弟——赵延寿。
赵延寿此人,虽为皇亲,却素有野心,更懂得审时度势。
李从珂兵败如山倒,他嘴上不说,心中早已惶惶不安。
苏慕烟通过内线,早已摸清了他的性格与动向。
在一间雅致的隔间内,苏慕烟见到了面色阴沉的赵延寿。
他挥退了所有下人,警惕地打量着眼前这个看似普通的女子。
“阁下是何人?深夜约见,有何要事?”赵延寿的手,始终按在腰间的刀柄上。
苏慕烟微微一笑,从袖中取出一封用火漆密封的信函,轻轻推到桌子对面。
“赵将军不必紧张,小女子奉我家主公之命,特来为将军指一条明路。”
赵延寿的瞳孔骤然收缩,他认得那信函上的独特徽记,那是李昭的亲笔信!
他迟疑了片刻,终究还是拆开了信。
信中内容言简意赅,先是晓以大义,点明李从珂覆灭在即,再陈说利害,承诺只要赵延寿反正,非但既往不咎,还将委以重任,并赦免其全族之罪。
每一个字,都像一把重锤,敲在赵延寿的心坎上。
他反复看着信上那句“识时务者为俊杰”,额头上渗出了细密的汗珠。
这不仅仅是威逼,更是赤裸裸的利诱。
一边是必将沉没的破船,另一边是冉冉升起的新朝,选择已然不言而喻。
“我如何信你?”赵延寿声音沙哑地问道。
苏慕烟仿佛早料到他有此一问,平静地回答:“将军信的不是我,而是大势。高行周将军的先锋部队已在黄河南岸集结,三日之内,必将渡河。届时,将军只需……”她压低声音,将约定好的计划全盘托出,“……关闭北门,断其退路。事成之后,河阳城的首功,非将军莫属。”
赵延寿沉默了良久,终于,他将那封信小心翼翼地折好,贴身收起,眼中闪过一丝决绝:“好!就按你说的办!请回报李昭公,我赵延寿,愿为新朝效力!”
两日后的深夜,黄河之上黑雾弥漫,伸手不见五指。
高行周亲率三千精锐,乘坐着数十艘木筏,借着夜色的掩护,如鬼魅般悄无声息地向北岸渡去。
士兵们口衔木枝,船桨用布包裹,只有河水被划开的微弱声响,融入了夜风之中。
东岸的守军早已懈怠,他们无论如何也想不到,李昭的大军会来得如此之快,更想不到他们敢于在如此恶劣的天气下夜渡天险。
当高行周的第一批士卒如猛虎下山般扑上岸时,守军还在睡梦之中。
短暂而血腥的战斗瞬间爆发,又瞬间结束。
东岸阵地被迅速肃清,通往城下的浮桥,已然落入高行周之手。
“点火为号!”高行周抹去脸上的血水,厉声下令。
三支火箭呼啸着射向夜空,在河阳城南的上空炸开,分外醒目。
城中,一直在等待信号的赵延寿心头一震。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