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 系统预警

作品:靖康逆旅:系统携我定乾坤|作者:喜欢寄生的八尾|分类:历史|更新:2025-11-11 08:19:43|字数:3000字

赵宸刚把最后一批粮草清点入库,手腕上那枚不起眼的青铜手环突然发烫,表面浮现出几行淡金色的字——这是半年前偶然得到的“军情预警系统”首次发出紧急提示,字迹比以往任何一次都要急促,仿佛带着金戈铁马的寒意:

【紧急预警:金国完颜宗望部已在中京(今北京)集结重甲骑兵三万,辅以步兵五万,粮草囤积至长城沿线,斥候探得军令文书提及“南渡黄河,饮马汴梁”。预计半年内,若我方防务空虚,金军极可能突破燕云防线,兵锋直指黄河。】

末尾还附着一行小字:【预警触发特殊奖励:《坚壁清野战术手册》(宋·沈括遗着孤本复刻)】

手环的烫意褪去时,一本泛黄的线装书凭空出现在赵宸手中,封皮上“坚壁清野”四个字是用朱砂写就,边角磨损严重,显然是历经了岁月淘洗。他快步走进中军帐,将手册拍在案上,展开的瞬间,密密麻麻的批注映入眼帘——不仅有沈括对“焚粮、毁路、藏民”三策的详解,还有后人增补的燕山至黄河沿线地形图,用红笔标注着可埋粮、可设伏、可断后的关键节点。

“半年……”赵宸指尖划过“南渡黄河”四个字,指腹的薄茧蹭过纸面,留下浅浅的划痕。他想起三个月前派去金国的细作传回的消息:完颜宗望在辽东演练“拐子马”战术,重甲骑兵配合轻骑迂回,冲击力比辽军强了数倍;上个月从汴梁传来的密报也提过,朝堂上主和派仍在争论是否要削减边境军饷,认为“金国新定辽地,无暇南顾”。

可系统从不出错。赵宸翻开手册第一页,沈括的批注赫然在目:“敌强则避其锋,毁其资,断其路,使敌进无粮,退无路,虽有百万之众,终成困兽。”这与他近半年在靖安营推行的“梯次防御”思路不谋而合——他早已命人在黄河沿岸的渡口增设暗堡,在燕云至汴梁的官道旁密植荆棘丛,甚至让地方官登记各村镇的壮丁名册,约定“遇敌则藏粮入窖,携老弱入山”。

但这些还不够。他猛地起身,从书架上抽出一幅巨大的地图,用朱砂笔在燕云十六州的边界画了一道粗线——这里是北宋与金国的缓冲带,却因常年军备废弛,多数关隘只剩断壁残垣。系统预警里说金军主力是重甲骑兵,寻常城墙根本挡不住,必须在黄河以北就设下层层关卡。

“来人!”赵宸扬声唤道,亲兵推门而入时,见他正用狼毫笔在地图上圈出三个地名:“传我令,明日起,靖安营主力开赴沧州,在黄河渡口修筑三道土墙,高度需达三丈,墙后挖丈五深壕沟,埋尖木;另派两千人去滑州,将那里的粮仓全部腾空,粮食转运至太康、陈留等地的地下窖藏;再遣一队斥候,沿黄河西岸勘察,标记出所有可涉水的浅滩,届时需用巨石堵塞。”

亲兵低头记录时,赵宸的目光落在手册中夹着的一张字条上,是系统自动附上的补充说明:“金军善骑射,不善攻坚,若能在黄河沿线形成‘三里一堡,五里一寨’的防御网,辅以坚壁清野,可迟滞其攻势至少三月。”他忽然想起去年在保州练兵时,一个老农说的话:“地里的庄稼长得再壮,也得提前把稻草人扎好,不然黄狼来了,一夜就能啃光。”

此刻,帐外传来巡夜士兵的脚步声,整齐的“踏踏”声撞在帐壁上,像在为即将到来的风暴倒计时。赵宸将手册锁进铁箱,与那枚青铜手环放在一起——手环的微光映在他眼中,仿佛已看到半年后,黄河岸边烽烟四起,靖安营的士兵正推着改良的投石机冲向敌阵,而他手中的《坚壁清野战术手册》,将是抵御风暴的第一道盾。

“告诉弟兄们,”赵宸抓起头盔扣在头上,甲胄碰撞的脆响震得烛火摇晃,“从今日起,训练强度加倍。这半年,咱们多流一滴汗,将来黄河以南的百姓,就能少流一滴血。”

亲兵领命而去,帐内只剩烛火在风中摇曳,将赵宸的影子投在地图上,像一尊即将直面风暴的石像。他知道,系统预警不是结束,而是开始——一场关乎大宋生死的风暴,已在北方的天际线上凝聚,而他和手中的手册、帐外的士兵,将是挡在风暴前的第一道防线。

喜欢靖康逆旅:系统携我定乾坤请大家收藏:(www.zjsw.org)靖康逆旅:系统携我定乾坤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上一章目 录下一章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我的书架

如果您喜欢,请把《靖康逆旅:系统携我定乾坤》,方便以后阅读靖康逆旅:系统携我定乾坤第47章 系统预警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靖康逆旅:系统携我定乾坤第47章 系统预警并对靖康逆旅:系统携我定乾坤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