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章 星尘为薪

作品:躯壳之缚:星海虫祖|作者:本源之心|分类:科幻|更新:2025-11-11 05:26:10|字数:2952字

月球,“广寒宫”前哨站的控制中心,陷入了死一般的寂静。不是恐慌,而是一种极度压抑的、专注的凝重。所有屏幕上都闪烁着同一条刺眼的红色警报:“一级能源中断,‘虹吸点’活性丧失”。

那维系着前哨站运转、并通过微弱激光束向地球“方舟”基地传递救命能量的“幽能流”,如同被吹熄的烛火,彻底熄灭。指向月心的探测器传回的数据显示,那个幽蓝的几何入口依旧存在,但其表面的光纹彻底黯淡、固化,仿佛从活跃的“泉眼”变成了一块冰冷的、雕刻精美的金属浮雕,拒绝再与外界进行任何能量交换。

“‘星之遗物’……关闭了。”陈明博士的声音沙哑,却反常地没有太多意外。长期的观测中,他们早已意识到这遗迹的能源输出极不稳定,且完全不受控制。依赖它,本就是一场豪赌。

地球,“龙穴”基地。

李洁接到了来自月球的紧急报告,她的反应同样惊人地冷静。

悬顶之剑终于落下,带来的不是毁灭,而是一种残酷的清晰。

没有时间哀悼或恐慌。李洁立刻走向指挥台,她的声音通过加密频道传向“广寒宫”和全球所有尚能接收信号的避难所:

“通告全体单位。‘星之遗物’进入休眠期,外部能源供给中断。‘寻月计划’转入纯科研模式。即刻起,启动‘薪火’协议最终阶段。我们依靠自己。”

命令简洁、冰冷,却带着斩断所有幻想的决绝。

希望并未破灭,只是改变了形态。它不再来自遥远的施舍或危险的交易,而是蕴藏在“广寒宫”和“方舟”基地的服务器里,那是过去一段时间,人类科学家们如同蚂蚁啃骨头般,从月球遗迹泄漏的能源和散逸的数据中,艰难解析出的零星技术碎片。

现在,这些碎片成了唯一的火种。

“方舟”基地,材料学实验室。没有欢庆,只有一片狼藉和熬得通红的眼睛。实验台上,一块巴掌大小、呈现暗哑金属光泽的材料正在接受强度测试。它并非来自月球金属的直接仿造,那种合金的合成条件远超当前地球工业能力,而是研究人员受其独特的能量导流微观结构启发,采用现有材料进行替代和重组后,意外得到的产物。

“抗压强度达到预定指标的百分之九十二!能量传导损耗降低了百分之三十!”工程师的声音带着难以置信的激动,尽管他的手指被飞溅的碎片划伤正在流血。这点提升,意味着下一代避难所支撑结构的寿命可以显着延长,意味着能量传输中的浪费可以减少。

月球,“广寒宫”生态循环单元。基于对“幽能”特定谐波的初步理解,工程师们拆解了烧毁的能量导流器,将其核心原理简化再简化,应用到一套老旧的水培农业光照系统中。微弱的、经过调制的光波照射在基因改良的苔藓和藻类上。

“生长速率提升了百分之十五!有效成分产出稳定!”农业学家看着数据,几乎要落下泪来。这点微光,无法照亮整个地下城,却可能让更多孩子免于营养不良。

这一点一滴的、微不足道的进步,通过尚存的网络艰难传递。没有惊天动地的突破,只有无数个在绝望中埋头苦干的身影,将解析自远古遗迹的星尘之火,小心翼翼地拾起,试图点燃属于人类自己的炉灶。

内部冲突依然存在。“断脊者”的声音依旧刺耳,斥责“地命总署”浪费最后资源去研究一个“死物”。但越来越多的民众,在切身体会到那一点微小的、切实的技术改善后,开始选择沉默地支持。一碗更稠的粥,一盏更亮一点的灯,比任何口号都更有说服力。

李洁站在“龙穴”的观测窗前,脚下是沉寂的地球,头顶是同样陷入沉寂的月球。外部的一切馈赠和威胁都已消失。

人类文明,这艘千疮百孔的巨轮,失去了所有外来的动力和牵引,也甩掉了拴在身上的危险锁链。它正依靠着船上船员们自己打造的、依旧简陋的船桨,在无垠的黑暗深海中,开始了一次完全依靠自身力量的、艰难而缓慢的划行。

前途未卜,但每一次桨叶划破水面,都清晰无误地证明着:他们还活着,并且,靠自己活着。

喜欢躯壳之缚:星海虫祖请大家收藏:(www.zjsw.org)躯壳之缚:星海虫祖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上一章目 录下一章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我的书架

如果您喜欢,请把《躯壳之缚:星海虫祖》,方便以后阅读躯壳之缚:星海虫祖第120章 星尘为薪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躯壳之缚:星海虫祖第120章 星尘为薪并对躯壳之缚:星海虫祖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