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尔文港的天空,依旧弥漫着尚未散尽的硝烟味。港口区的高楼残破不堪,部分街区化为焦黑的废墟。海风吹过,卷起碎砖与灰尘,浪涛拍击码头,带走了战火留下的血迹,却带不走那股沉重的气息。
然而,这里已不再是炮火与枪声的战场。共和国卫队的旗帜高高飘扬,随风猎猎作响。
码头上,工兵们正在操作重型起重机,将被炸毁的集装箱和船只残骸一点点拖出海面。巨大的吊臂在阳光下缓缓摆动,铁链的摩擦声伴随着指挥员的口令,显得格外沉重而有序。
在街区,士兵与工程队并肩作业。
倒塌的房屋被清理,残存的钢筋混凝土被切割机切开,堆放成整齐的废料堆。每一次轰鸣,都仿佛是在与昨日的毁灭做切割。
军用卡车一辆接一辆驶入港区,车斗里装的是砖块、木材、临时电力设备,还有成箱的净水与粮食。穿着破旧衣衫的市民们排队领取物资,脸上写满疲惫,却也流露出久违的安心。
共和国卫队的士兵维持秩序,手里端着步枪,但眼神中不再是冰冷的杀气,而是安抚与责任。
港区的指挥部设在一栋被修复过的仓库里。墙上挂着作战地图和重建蓝图,电台嗡嗡作响,不断传来各个工区的进度汇报。
指挥官们不再讨论如何突击,而是在计算供电恢复的时间、淡水系统的容量,以及码头重新启用的日期。
一名年轻的工兵在废墟上插下了新的信号塔,黑色的钢架在阳光下闪光。他抬头望着那座信号塔逐渐立起,嘴角绷出一丝笑意。
在另一侧的港口里,来自皮尔布拉的运输船已经停靠。
船员们卸下补给,协助修缮码头,给被战火摧毁的泊位重新浇筑水泥。
轰鸣的搅拌机声与远处海鸥的鸣叫交织在一起,仿佛在宣告这里的归属权已重新确立。
夜幕降临时,临时架设的电力网络让港区重新亮起了灯。
昏黄的灯光映照在被炸裂的街道上,掩盖不住伤痕,却驱散了黑暗。市民们围坐在广场上,吃着分发的罐头与热汤,孩子们的笑声第一次在废墟间回荡。
共和国卫队的士兵们警戒着,步枪横在膝头,但他们的目光温和,甚至有人弯下腰,把自己仅有的一块巧克力递给身边的孩子。
达尔文港,曾经的战场,如今正被一砖一瓦、一束电光、一声笑语重新塑造。
————————————
数周的紧张修复后,达尔文港终于恢复了基本功能。曾经布满瓦砾与焦黑残骸的码头,如今竖立起新的起重机和钢筋支架。电力网络被重新铺设,巨大的探照灯在夜晚照亮整个港区,宛如白昼。
工兵们的汗水与共和国卫队的守护,换来了这座大洋洲最重要港口的重生。
当第一艘东协援助舰缓缓驶入港湾时,整个达尔文城的居民几乎都聚拢在码头一侧。舰身在阳光下闪烁着金属的光泽,甲板上堆满了集装箱。船尾高悬着东协的旗帜。
舰鸣声在港区回荡,低沉而厚重,像是在向战后重生的土地致敬。
集装箱一个接一个吊下码头,士兵与工人合力拆封。箱子里整齐摆放着大米、罐头、干面条、压缩饼干,以及急需的药品。冷藏集装箱中运来的抗生素、止痛药与外科器材,被迅速送往城市各处医院。
另一批货物则是净水设备——模块化的净水机被工人们小心搬下船,它们将在最短时间内恢复被战争污染的供水系统。
码头另一端,几台大型柴油发电机与光伏太阳能板从船舱中卸下,这意味着城市将重新拥有稳定的电力,不再只能依赖零散的临时电网与蜡烛。
市民们看着一箱箱粮食堆积成山,有人高声欢呼,也有人只是默默低头,紧紧攥住孩子的手。
对于长期在饥饿、疾病和黑暗中挣扎的他们而言,这些物资不仅是生的希望,更是一种久违的尊严。
政务员在港口的临时讲台上宣布:“援助物资将分发到所有社区,不分身份、不分出身。达尔文港已重归共和国的怀抱,它将再次成为我们面向大洋的心脏。”
与西方的黑德兰港相比,达尔文港的意义更加深远。
黑德兰港虽然在皮尔布拉资源带拥有得天独厚的位置,但它的吞吐量与规模远远不及达尔文港。
黑德兰更像是区域性的支点,承担矿产与有限补给的运输;而达尔文港则是整个大洋洲的门户,可以同时停靠多艘万吨级货轮,其码头与仓储区连绵数公里,足以支撑起一座国家的生存。
事实也证明了这一点:达尔文港的恢复,令东协的援助舰队可以直接把最关键的物资送到共和国的心脏与前线。
“黑德兰是我们的肺,但达尔文才是心脏。只有心脏重新跳动,大洋共和国才能真正活下去。”一位共和国军官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道。
————————————
凯瑟琳镇的空军基地曾在战斗中被炸得满目疮痍:跑道布满弹坑,机库残骸横倒在荒草间,指挥塔只剩下一根孤零零的钢架。硝烟已经散去,但这片土地依旧带着战争留下的伤疤。
共和国卫队的工兵们第一批赶到这里。他们没有等命令细化,而是立即展开工作。
推土机隆隆作响,将碎裂的混凝土与焦黑的钢筋推到一边;工兵们用水泥填平跑道上的大大小小的弹坑,再用压路机一遍遍碾压,直到那条灰白色的跑道重新变得平整笔直。
机库的重建更为艰难。工兵们顶着烈日,把烧毁的残骸清理干净,再搭建起新的钢架与防爆墙。
夜晚,焊接的火花在黑暗中四处飞溅,仿佛是新的星辰在大地上点亮。
几周后,凯瑟琳镇的空军基地终于恢复了基本功能。跑道延伸在辽阔的草原上,像一条巨龙静静卧下;新建的机库和油料库也已投入使用。
当第一批东协志愿航空队的战机轰鸣着降落在新跑道上时,所有工兵都停下了手中的工具,抬头望着那流线优美的机身划过天空。
轮胎与混凝土摩擦发出的尖锐声,在寂静的草原上格外清晰。
尽管这些战机并非东协最先进的型号,但在大洋洲的天空中,它们已是无可匹敌的力量。
不久之后,大洋洲东部那些负隅顽抗的残余势力,必将亲身体会到东协空军的骇人轰炸。
喜欢异世界传送门,但是烈焰升腾请大家收藏:(www.zjsw.org)异世界传送门,但是烈焰升腾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