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洋,猎隼们的训练场。
猎隼空降兵们再次集结。
数周前,他们是第一批人体强化药剂的志愿者,如今,所有观察指标都稳定,他们以“超级猎隼”的队名重新回到了战斗序列。
晨雾尚未散尽,跑道尽头三架H-33“鬼神”超音速轰炸机正进行发动机预热,低沉的咆哮声在雪原上滚动回荡。最新版猎隼II型外骨骼的液压伺服器同步调整,闪烁着冷白色指示灯的士兵们整齐列队,随时准备登机。
这次的演习与过去不同。以往的猎隼小队依赖Y-20A“鲲鹏”运输机进行低空投送,而今天,他们将首次尝试乘坐超音速轰炸机完成“高空高速近距突击”——从两万米高空、两倍音速投放,进入预定作战区域。
“超级猎隼一号,准备完毕。”小队长通过HUD确认队员状态,生物监测数据显示,每个人的心率、血氧、反应速度都远超出旧标准。
几周前的药剂注射已经彻底重塑了他们的神经传导效率和肌肉强度,如今,他们的感官更加敏锐,操作界面响应速度几乎与神经同步。
随着指令下达,队伍登机。机舱内部狭窄,座椅沿着两侧排列,面前的固定扣和安全索为高G机动做准备。舱壁微微震颤,H-33的双联涡轮冲压发动机已经推至最大功率,仿佛整架飞机都在蓄势待发。
“超级猎隼小队,全体检查外骨骼电池与姿态系统。”工程军官的声音在通讯频道中响起。
“姿态系统在线,喷射背包待命。”
“HUD联动彩虹无人机,三维地图实时更新。”
“超级猎隼,预备——”
轰鸣声骤然拔高,H-33加速滑跑,在短短几秒内完成起飞。机身剧烈压低后猛然拉升,离心力让猎隼小队的呼吸一瞬间停滞,而高G座椅的液压背板将他们牢牢固定在位。
透过战术显示,前方的三维地形图实时刷新,预定投放点标记在高原与峡谷交错处。
任务模拟数据显示,从投放到着陆,全程不到四十秒,而敌方的防空雷达甚至还来不及锁定高速突入的轰炸机。
“倒计时十五秒。”
“喷射背包预热,准备脱离。”
当弹舱门开启,狂暴的气流伴随高空稀薄的低温灌入。猎隼们拉开安全索,外骨骼伺服器微调平衡,喷口亮起蓝白色离子光弧。
“跳!”
第一小队被投射出机舱,在两倍音速的尾流中滑翔下坠。微型姿态控制喷口与HUD联动,自动修正风切角度,整齐的蓝色姿态灯在夜空中一闪而逝。
“呜呼——”
通信频道里响起了数声尖叫,仅以外骨骼包裹便跳入超音速的气流,这样的刺激让这些年轻人们本能的兴奋起来。
地面演习区的雷达几乎未捕捉到信号,猎隼小队已迅速进入低空。HUD上方的战术显示同步无人机数据,侦测到“敌军”阵地位置。
砰!
这是超级猎隼小队在反冲火箭的缓冲下落地的声响。
“第二纵队压制火力,第一纵队突击!”
电磁霰弹枪的多级加速线圈亮起,蓝白弧光在狭窄地形中闪烁,一排假想敌靶标瞬间被击穿。
另一侧,“闪电II型”步枪连续发射,动能弹高速切割空气,直接摧毁模拟重装步兵靶位。
整个过程不到两分钟,演习目标完全清除。猎隼小队在新药剂与超音速突击战术的加持下,展现出前所未有的作战效率。
————————————
演习过后,超级猎隼小队与H-33“鬼神”轰炸机机组在新星基地的战术分析中心集结。
墙面上的全息投影正在回放刚才的演习数据,三维地形、速度曲线、雷达回波与姿态矢量一览无余。
“首先是投放轨迹。”战术计算员指向屏幕上的红色标记,“在第二波跳伞中,3号和5号队员落点偏离目标22米,主要原因是H-33在进入低空段时没有完全锁定姿态稳定模式,导致下坠姿态略有漂移。”
H-33的机长点了点头,语气克制:“我们在两倍音速下穿越急流,机体微颤属于预期范围。不过,如果未来是实战投送,雷达锁定与HUD矢量标定必须和猎隼II外骨骼实时同步。”
“说到外骨骼,”小队长林致远举手示意,换出另一份数据,“我们这次启用了强化药剂后的第一次高空投放,神经延迟降低到不足45毫秒,但猎隼II的伺服补偿程序在两倍音速脱离阶段存在滞后现象。第7号队员的平衡辅助系统一度失效,幸好在半秒内恢复,否则落点会进一步偏差。”
工程师记录下数据:“外骨骼的惯性修正器需要升级,我们会重新调优增稳算法,确保在高G环境下仍然同步响应。”
另一位武器链路专家调出火控记录:“还有一点,闪电II步枪在承受G力后出现能量衰减,三支步枪的磁轨线圈温度超限,导致动能不足。”
“解决方法呢?”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