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案》的核心部分围绕霜谷战役暴露的问题展开,针对弥林星的特殊作战环境,方案从单兵火力、重型平台、能源体系到通信情报进行全方位升级。
首先是单兵作战体系的革新。
针对半人牛、火焰恶魔等高生命力目标,东协科研部门与装备委员会写作开发新一代重型外骨骼,强化伺服驱动和电池冗余,使士兵能维持更长时间的机动与作战能力、背负更沉重的武器和弹药。
单兵武器全面向大口径电磁化发展,新式的“闪电II型”磁轨步枪将口径提升至15毫米,能够在有效射程内穿透高密度外骨骼组织。
考虑到高强度近战频发,新星基地的军事人员新增配发了电磁霰弹枪。这种可以单手持握的全自动霰弹枪采用多级加速线圈,发射高速穿甲弹丸,在短距离内具备极高的瞬间杀伤力,尤其对付近战型的无装甲敌人优势明显。
在重型平台与机动体系上,重型轮式和履带式车辆在弥林星复杂的地形下效率低下,且在林弥星暂时没有低于大口径直射火力的需求。
因此,方案考虑大规模采用新型“山猫”轻量化全地形载具,采用同位素纤维复合装甲和自适应地形悬挂系统,兼顾防护与高速机动。
而最具有未来气息的设想当属“双足步战机甲”项目,该项目考虑大规模制造并列装新型的、专用于战场的升级版“无畏”机甲。
唐颂以及外骨骼工程院的方案最初并非是为了设计一款战斗型双足机甲,而分别是为了让一名伤残军人恢复视力以及设计一款装备工兵部队的工程破障两用装甲。
新型的无畏则是被设计为专门为了在车辆无法通行的恶劣环境支援外骨骼士兵,因此它的设计上搭载了目前逐渐成熟的小型聚变堆来功能,装备有75毫米-105毫米电磁炮、转管机枪、搭载多型号导弹的通用发射单元、还有破障近战两用的电磁冲击振荡器。
机甲的火控链路则是由相控阵雷达和微型量子计算阵列组成,能与空降兵和山猫战术车共享,实现多平台的综合火力覆盖。
全新的脉冲激光武器也被列为了装备目标,该武器可安装于“无畏”机甲和“山猫”载具上,由小型聚变堆供能,无需消耗弹药即可实现持续压制。针对散热难题,设计引入了可快速抛弃的高效热罐,大幅降低了长时间高功率使用的风险。
通信与情报体系的革新同样是方案的核心之一。
霜谷风暴暴露出现有通信设备在极端电磁干扰与高能量异常环境下的脆弱性,因此东协联合研究院提出全面普及 抗干扰量子加密通信系统。
新型设备在硬件与协议两方面同步升级。
设备方面引入强参考光脉冲与弱信号光子成对发射技术,显着提高量子相位恢复的精度;在接收端增加高精度窄带滤波器,有效削弱背景噪声,并结合超高速时间窗采集,只在皮秒级的窗口中接收光子信号,大幅降低随机噪声掺杂的可能性。
系统方面提升的是主动抗干扰能力。一旦探测到误码率急剧升高,通信协议会自动切换到 高冗余量子随机编码,通过牺牲传输速率来保证链路稳定性。
此外,设备支持干扰源反演分析,通过对比信号与噪声的相干特征,快速区分自然磁暴与蓄意干扰,并动态调整补偿策略。
研究院还在试验量子纠缠通信技术,以避免信号直接暴露在物理信道中。
如果这一技术成熟,理论上可以让关键节点的通讯完全免疫电磁干扰,为在弥林星极端能量环境下的战场指挥带来质的飞跃。
————————————
外骨骼工程院接到“轩辕计划”最新指令的那一刻,整个研发大楼陷入了一种压抑而急促的氛围。
深夜的实验区灯火通明,巨大的中央投影幕上正滚动显示霜谷战役的影像回放,画面中无畏装甲在风雪中与半人牛厮杀的片段被一遍又一遍地回放。
空气中弥漫着咖啡与焊接残留的金属气味,伺服测试台发出的低频震动与计算主机的风扇噪音交织,像是不断催促每一个人的神经。
外骨骼工程院的主任站在最高层的战术设计台前,手中捏着刚刚下达的加密纸质命令,语气平稳却带着一丝兴奋:“看起来……我们很多人小时候的梦想要实现了。”
与会的核心成员们围在长桌两侧,投影幕上显示的是新的技术指标。
核心动力必须抛弃传统高功率电池,改用小型化聚变堆。主武器口径提升至105毫米电磁炮与转管机枪。集成量子通讯与战术链路,同时要求装甲板材料升级,能承受高温能量冲击。外骨骼接口必须与空降兵的“猎隼”系列作战服共享作战与计算链路,确保体系内兼容。
“上面是打算……真造高达啊?”
来自樱花岛的年轻技术员抬头看了一眼投影,半开玩笑地感慨。孩童时期动漫中的巨大人形兵器,如今正一点点从幻想走向现实。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