弥林星,铁湾港
翻滚的海浪撞向混凝土修建的防波堤,随后破碎成细碎的浪花。
港口的扩建工作正在紧锣密鼓的进行。
临时搭建的脚手架在海风中摇曳,巨大的吊装平台缓缓将一块块预制的防波堤模块送入海中,数百吨重的钢筋混凝土框架在机械臂的操控下缓缓落位,巨浪在下方轰然碎裂。
岸线被拉长,新的深水泊位正以惊人的速度向海中延伸。
几十台大型履带吊车沿着堤坝排列成线,像缓慢移动的钢铁巨兽;地面运输车队在硬化路面上川流不息,将一批批巨型构件和补给材料送到指定位置。
港口中央,一台自动化混凝土浇筑机正在工作,臂架不断旋转,将特制的高强度海工混凝土均匀注入桩基之中,冷却液从管道中蒸腾出白雾,伴随着低沉的机械轰鸣,像是一场钢与水泥交织的交响乐。
在上方,巨大的起重无人机群悬停于作业区上空,红蓝交错的导航灯在夜雾中闪烁,为下方的组装作业提供精确的实时定位。
一旁已经修筑完好的船坞区,三艘战舰的总装也正在火热的进行当中。
浮动码头上,厚重的钢梁与船段整齐排列,焊接的火花在湿润的空气中跳跃,映得整个船坞区如同微缩的星海。
“小王,这新型合金导热速度比以前快上许多,你的温度高了。”
“好的师父。”
一对正在作业的师徒并肩而立,面罩后的呼吸声与焊接枪的低鸣交织在一起。
即便刚刚接触这种新型的同位素纤维合金,他们依旧熟练地完成着每一道焊口,焊缝在灯光下泛着均匀的银色光泽。
而在这片浩大的工区里,和他们一样忙碌的工人还有无数。
在他们的手中,一头钢铁巨兽正一点点成型。
有人驾驶吊车吊起上百吨的船段,有人操控自动化机器人锁紧框架螺栓,有人沿着高耸的船体检查每一处焊接接缝。
三艘新锐战舰则是静静停靠在各自的船坞上,未完成的舰体在雾气中显得庄严而冷峻。
位于中央,尺寸最大一艘驱逐舰便是:
052E型 导弹驱逐舰 — 逐浪号。
舰体长 165 米,采用最新的同位素纤维复合装甲,外形线条比上一代更为收束,具备更强的隐身能力。
船坞内,主桅上的相控阵雷达阵面已经安装完毕,工程师们正在调试核心控制系统。舰首的 130 毫米电磁炮舱盖半掀开,内部的超导线圈、冷却管路与能量回路被一件件校准、组装。
这是一头沉睡中的钢铁猛兽。
一旦完成调试,这门可怕的装置将能在数秒内释放数十兆焦的能量,将数百公斤重的弹丸以接近高超音速的轨迹,精准投射到四百公里以外的目标头顶。
高架上方悬挂着一块进度屏:
052E 导弹驱逐舰 · 逐浪
总体建造进度:82.6% 动力系统集成完成:100%
主桅雷达阵面安装:完成 电磁炮调试进度:65%
作战指挥系统整合:54% 电磁垂直发射系统安装进度:0%
预计首次海试:D-19
几名工程师聚在一起低声讨论能源回路的调优,汗水顺着他们的防护面罩滴落,落在滚烫的甲板上,立刻蒸腾起一缕白雾。
不远处的两座船坞里,最新一代 054B 型护卫舰正在并行建造。
与旧型 054A 相比,054B 的舰体更小巧,采用全角隐身设计,具备更高的自动化程度与巡航效率。
“玄鹭”号的外壳已经封舱,甲板上焊接痕迹整齐细密;“涛隼”号则稍慢半拍,舰桥上的战术通信桅杆刚刚吊装到位,工人们正忙着完成焊接和数据线铺设。
「玄鹭」号建造进度:71.4%「涛隼」号建造进度:63.9%
核心推进系统安装:完成 近防武器系统调试:进行中
预计同步海试:D-26
随着焊枪的火花在甲板上跳跃,机器轰鸣与海浪拍击声交织,整个铁湾港仿佛一台庞大的战时工厂。
在这片灯火通明的钢铁之森里,一头又一头海上巨兽即将被唤醒。
在战舰们所在船坞的另一侧,两条常规动力攻击型潜艇正在进行海试程序。
与庞大的驱逐舰不同,这两艘潜艇的尺寸相对紧凑,采用了最新一代的高压钛合金壳体与耐压结构,全长仅七十余米。
由于体型较小,它们无需像大型战舰那样分段组装,而是整船在内陆完成建造后,直接通过运输平台运送到这里,再进行最终的系统调试与海试。
船体外表的消声瓦在潮湿的空气下泛着深沉的亚光,艇首的声呐球舱微微露出水面,仿佛一头静伏在海中的捕猎者。
码头上,工程师们正忙碌地完成最后的压载系统校准与水下通信测试,几名潜航员穿着轻型抗压作业服在登艇前检查呼吸器与救生系统。
随着海面轻轻荡开的波纹,两艘深灰色的艇影静静伫立在灯火下,犹如潜藏于夜海深处的幽灵。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