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陆腹地 · 东协联合科研院材料工程院。
一辆涂着泥黄色迷彩的军用卡车缓缓驶入院内,车厢后方盖着厚重的防水帆布,四周还挂着“异界战场物资——严禁冲击与弯折”的红色警告牌。卸货的士兵小心地揭开帆布,露出一批斑驳却依旧完好的帝国军武器与盔甲。
长枪的金属枪尖在阳光下泛着沉稳的青色光泽,表面隐约可见锻造时留下的旋涡状纹理。被战火和泥土侵蚀过的剑刃,边缘依旧锋利得能轻易割开运输绳索;而那些被缴获的胸甲、护肩,虽然表面布满箭痕与焦黑的冲击斑点,却没有出现任何裂缝。
随行的一名军械官在交接时补充了他们在前线的观测:“这种护甲挡不住重机枪和反器材武器,但半威力步枪弹打上去,会明显减弱穿透力,非穿甲霰弹甚至会被弹飞。我们的防暴盾在战场上也没这么结实。”
他顿了顿,又压低声音,“帝国重甲兵挨了两三枪还能继续推进,必须用集中火力才能压制住,这在冷兵器时代根本就是无敌的。”
在室内的实验台上,研究员们早已穿上防护服等待接收。
他们用工业机械臂将一块帝国骑兵的肩甲固定在液压夹具中,启动高吨位的压力测试——数秒后,显示屏上的应力曲线稳定地攀升,却迟迟没有出现预期的断裂点。
“地球上同等时期的护甲板,在这个压力下早就碎成两半了,这个强度-重量比已经接近一些现代合金了。”材料学主任陈列民盯着数据,语气里掺着难以置信。
另一组研究员则用电子显微镜观察金属切片的截面结构,画面上呈现出密集而细腻的晶粒排列,夹杂着几乎不可见的银色纤维状物质——既不像已知的碳化物,也不是任何常见的金属成分。
一种全新的材料。
“看来——这异世界,到处都是宝啊。”
陈列民的声音压得很低,但其中夹杂着难以掩饰的狂热与兴奋。
——————————
大陆腹地 · 东协联合科研院 · 特殊武器试验场
纯白色的建筑矗立在群山怀抱中。
建筑物内部,中央的试验台上,静静摆放着一门缴获自帝国的重型魔导炮——炮身近两米长,整体线条与地球上维多利亚时期的榴弹炮相似,但金属表面覆盖着密集的浮雕符文和不明材质的导线槽,炮口处还嵌着一圈暗红色的晶体环。
四周的技术人员与军械专家正忙碌地布设测试仪器,厚重的多光谱摄像机对准炮口,压力传感器和磁通探针沿炮身依次固定。
一名穿着防爆背心的军官介绍道:“这是在港区外围,由半岛辅助军摧毁敌方阵地时缴获的。原本部署在帝国前线的固定炮位,推测是反攻时被弃置。”
“根据前线观察,它发射时没有明显的火药烟雾,但炮口会产生蓝白色闪光,冲击力足以掀翻轻型越野车。”
“能量来源?”一位来自能源所的专家问。
军官摇头:“帝国士兵会在炮尾嵌入一种类似晶石的物质,可能是某种高能储能介质。”
研究员用机械臂小心地从炮尾取出一块残留的晶石碎片,送入隔离舱内进行光谱分析。屏幕上跳出一连串异常的能量波动曲线——频率极不稳定,却能在瞬间爆发出惊人的峰值。
另一组团队正在测试炮身材料。金属部件比帝国盔甲更为致密,符文刻痕在显微镜下呈现出微小的分层结构,仿佛内部嵌有纳米级导体,可能在发射瞬间引导并放大能量。
“这些符文可能是控制能量形态的关键,”一名武器工程师推测,“如果能复原它的工作原理,我们也许能用自己的能源体系驱动它。”
试验场另一侧,防护玻璃后的高能防爆靶区已经就绪。技术组正计划在严格隔离下进行首次受控点火。
防爆掩体的厚钢门在液压缸的推动下缓缓合拢,试验场内的警示灯接连亮起,低沉的蜂鸣声在混凝土墙壁间回荡。
几名穿着防爆服的技术员正在最后确认安全插销和炮口传感器,导线与光纤像神经一样铺满炮身,连接到监控台上的数据采集系统。
隔离舱内,机械臂缓缓将一块经过封装的完整“能量晶石”送入炮尾的嵌槽,锁定机构合拢的那一刻,符文刻痕像被点燃般泛起幽蓝色的流光,顺着炮身脉络般的凹槽蔓延开来。
“能量环激活,波动频率稳定在二十六赫兹。”能源专家低声报告。
“倒计时五秒,准备发射。”试验主管的手悬在红色按钮上方。
——五、四、三、二、一。
伴随着一声低沉到胸腔都能感到震颤的嗡鸣,魔导炮炮口迸发出刺眼的蓝白色闪光,没有火药的爆裂声,却有一种压迫空气的瞬间冲击感。空气像被撕开般涌动,一道半透明的能量束沿着轨迹直扑靶区。
下一秒,防爆靶标中央猛然炸出一团白炽的光球,冲击波撞上掩体外墙,厚重的观察窗都微微震颤。
高帧摄像机的画面显示——靶标钢板被瞬间击穿。
控制室内,数据员飞快地记录着能量释放曲线:“持续时间零点四秒,能量峰值等效于一枚122毫米榴弹的高爆当量。”
武器工程师按着耳机,忍不住低声感叹:“这不是单纯的火炮,它更像是一种定向能武器。”
试验主管看着靶区那一片冒着白烟的焦黑区域,缓缓吐出一口气:“如果帝国能在前线量产这种东西、如果这东西再轻一点,战局会完全不同。”
他转头望向会议联络屏:“把全部试射数据送去南海指挥中心。”
喜欢异世界传送门,但是烈焰升腾请大家收藏:(www.zjsw.org)异世界传送门,但是烈焰升腾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