载涛:晚清军界的皇室身影

作品:闲话清史|作者:夏中日|分类:历史|更新:2025-11-10 11:42:04|字数:10024字

姜婉贞身体本就孱弱,经不住这起起落落,1925年撒手人寰。载涛在灵前守了三天三夜,手里攥着她生前为他缝补的袜底,喃喃道:“你说要看我练出好兵,我没做到……”那一年,三子溥伸刚满五岁,抱着父亲的腿哭着要母亲,载涛把他搂在怀里,泪水第一次当着孩子的面落下。

后来续娶的周梦云,是位读过书的旗人女子,性子泼辣却能干。她带着载涛清点家底,把用不着的首饰、家具列了清单,自己去琉璃厂变卖,回来时总能带回几个铜板和一串糖葫芦,分给孩子们。金孝兰则温顺细心,每日为载涛浆洗衣物,夜里在灯下做针线活补贴家用。载涛常说:“我这后半辈子,亏得有你们。”

民国初年,各路军阀轮番掌权,有人想请载涛出山任职,许以高官厚禄。张作霖派副官来请他去东北当军事顾问,载涛指着院里的老槐树:“我就像这树,挪了地方活不成。”曹锟亲自登门,说要给他个总长职位,他淡淡道:“我不懂民国的规矩,怕是误了您的事。”

他把更多精力放在子女教育上。溥佳想学外语,他便托人找了位前清同文馆的老先生,学费不够,就用一件狐皮大衣抵账。溥侒对机械感兴趣,他咬牙买了套进口工具,陪着儿子拆修旧钟表,手指被零件划破了也不在意。“不管是大清还是民国,”他对孩子们说,“有门真本事,才能站得住脚。”

那时,胡同里的孩子常围着载涛,听他讲在法国骑马的故事。他会捡起树枝在地上画骑兵阵型,讲得眉飞色舞,仿佛又回到了索米骑兵学校的操场。有孩子问:“王爷,您还能骑马吗?”他挺直腰板:“当然能!”第二天,他真的借来一匹老马,在胡同口慢慢骑了一圈,虽然动作迟缓,眼神却依旧明亮。

十、父子殊途:子女的时代抉择

载涛的子女们,在乱世中走出了截然不同的路,却都带着他骨子里的韧劲。

长子溥佳,早年曾陪溥仪读书,见证了伪满洲国的荒诞。他看透了傀儡政权的本质,借故回到北平,拒绝再与溥仪往来。抗战时期,他在辅仁大学教外语,暗中帮助过不少进步学生。载涛知道后,没多说什么,只是把珍藏的一本《英华大词典》送给儿子:“守住良心,比什么都重要。”

次子溥侒,果然如载涛早年期望的那样,专注实业。他考入北洋大学机械系,毕业后在天津一家兵工厂当工程师。抗战时,工厂被日军接管,他宁愿辞职回家,也不愿为侵略者造武器。载涛见他失业在家,反而欣慰:“饿肚子事小,失节事大。”后来溥侒辗转到重庆,参与兵工生产,为抗战出力,也算间接圆了父亲的“强军梦”。

三子溥伸,年纪最小,性子最活泛。他没走哥哥们的路,而是在北平开了家小书店,卖些新旧书籍。载涛常去书店帮忙,坐在门口的小马扎上,看往来顾客,偶尔与人聊几句书里的故事。有次,有人认出他是前清七爷,惊讶道:“您怎么屈就在这儿?”他笑答:“书里有天地,比王府自在。”

1945年抗战胜利后,北平局势动荡。载涛把三个儿子叫到跟前,指着院里那棵老槐树:“你们看这树,风吹雨打这么多年,根扎在土里就倒不了。你们也一样,不管世道怎么变,守住根,别跑偏。”

那时,载涛已年过花甲,却依旧保持着军人的习惯,每日天不亮就起身,在院里打一套自创的拳术,动作虽慢,一招一式都有章法。他常对孩子们说:“我这辈子,从骑马到喂马,从朝堂到胡同,啥坎儿都经过了。人啊,就得像马一样,受得住惊,耐得住劳。”

民国三十八年,北平和平解放。载涛站在胡同口,看着解放军战士列队走过,军纪严明,秋毫无犯,忽然红了眼眶。他对身边的溥佳说:“你看,这才是我当年想练的兵。”那一刻,仿佛半生的遗憾与执着,都有了归宿。

喜欢闲话清史请大家收藏:(www.zjsw.org)闲话清史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上一页目 录下一章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我的书架

如果您喜欢,请把《闲话清史》,方便以后阅读闲话清史载涛:晚清军界的皇室身影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闲话清史载涛:晚清军界的皇室身影并对闲话清史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