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岱:三国“斩魏延专业户”的逆袭人生——从凉州小将到蜀汉金牌刀手
提起三国武将,大多数人先想到的是“温酒斩华雄”的关羽、“长坂坡七进七出”的赵云,或是“裸衣斗马超”的许褚。可要是聊到马岱,估计十个人里有九个会愣一下:“哦,就是那个斩魏延的?”
没错,这位蜀汉后期的“隐藏款”武将,一辈子就靠“斩魏延”这一高光时刻,在《三国演义》里挣了个“姓名自由”。
但你要是真以为他只是个“一招鲜”的刀手,那可就太小看这位凉州汉子了——他的人生,简直是一部“跟着表哥混社会,表哥凉了自己扛”的三国版奋斗史。
一、凉州马家的“小老弟”:跟着表哥闯江湖
马岱这辈子,绕不开的第一个人就是他表哥马超。马家在凉州那可是“天选家族”,祖上是东汉名将马援,到了马岱他爹马平这一辈,虽说没混上啥大官,但架不住家族底子厚,在凉州地界上依旧是“跺跺脚,地面颤三颤”的存在。
马岱刚出生那会,凉州还是“骑马射箭自由”的快乐老家,他每天的日常就是跟着表哥马超在后院练刀,偶尔听长辈们聊“当年咱们马家在陇西多威风”,小脑袋里满是“以后要像表哥一样当大英雄”的念头。
不过马岱的“英雄梦”刚萌芽,就被现实按在地上摩擦了。东汉末年的凉州,说是“军阀游乐园”都不为过,今天这个将军反了,明天那个太守叛了,马岱他爹马平本来想安安稳稳当个小官,结果不小心卷进了政治斗争,最后只能带着家人跑到羌人地界躲风头。
那时候马岱才几岁,跟着家人一路颠沛流离,吃了上顿没下顿,好不容易到了羌地,又得学羌人的语言、适应羌人的生活——这段“流亡岁月”没把他磨垮,反而让他练出了“能屈能伸”的本事,也让他更依赖表哥马超。
等到马岱十几岁的时候,马超已经成了凉州地界的“顶流武将”,年纪轻轻就跟着老爹马腾南征北战,打羌人、平叛乱,名气大到连曹操都想拉拢。马岱这时候就成了表哥的“小跟班”,马超走到哪他跟到哪,战场上拎着刀冲在后面,虽说没立下啥大功,但也见够了血雨腥风。那时候马岱心里想的是:“跟着表哥混,以后肯定有出息。”
可谁知道,曹操不是个“善茬”。公元211年,曹操想打汉中,要从凉州借道,马超觉得曹操没安好心,干脆联合韩遂等凉州军阀反了。
这就是三国历史上有名的“潼关之战”。马岱跟着表哥上了战场,亲眼见识了曹操的“奸计”——曹操先是假装和韩遂议和,在阵前跟韩遂唠家常,故意让马超起疑心,然后趁马超军心涣散的时候,派骑兵突袭,把凉州军打得落花流水。
这场仗打得那叫一个惨,马超的部队死伤无数,他自己也差点成了曹操的俘虏。马岱跟着表哥一路往西逃,逃到陇西的时候,才发现老爹马腾和马家两百多口人,早就被曹操在许昌砍了头。
马超当时哭得昏天黑地,马岱在旁边也红了眼——他不仅丢了家,还成了“朝廷钦犯”,只能跟着表哥继续亡命天涯。
这时候的马岱,心里第一次有了“自己扛事”的念头。以前表哥是“主心骨”,他只要跟着冲就行;现在表哥被仇恨冲昏了头,做事越来越冲动,他就得在旁边帮着拎拎醒。
比如马超后来想反攻陇西,马岱就劝他“先稳住阵脚,别硬拼”,可马超没听,结果又被夏侯渊打得大败,最后只能带着马岱往汉中逃,投奔了张鲁。
到了汉中,马岱以为能喘口气,结果张鲁是个“小心眼”的主。他一开始觉得马超是个猛将,想把女儿嫁给马超,可手下人一劝:“马超连自己老爹都保不住,你把女儿嫁给他,不是坑女儿吗?”
张鲁一听,立马变了脸,不仅不嫁女儿,还处处提防马超。马岱看在眼里,偷偷劝表哥:“张鲁这人靠不住,咱们得另找出路。”
正好这时候,刘备正在打益州,派人来拉拢马超。马超本来就对张鲁不满,一听刘备愿意收留他,立马就答应了。马岱跟着表哥,连夜从汉中逃出来,投奔了刘备。
这一年是公元214年,马岱已经从一个“凉州小跟班”,变成了一个懂得“审时度势”的武将——他知道,跟着刘备,或许才是马家唯一的出路。
二、蜀汉的“边缘人”:从“表哥附属品”到“合格打工人”
投奔刘备之后,马岱的日子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好过。倒不是刘备亏待他,而是他身上的“标签”太显眼——“马超的表弟”。
那时候马超在蜀汉的地位很尴尬,刘备虽然封他为平西将军,可因为他以前是一方诸侯,刘备对他始终“敬而远之”,不给他实权。
马岱作为马超的表弟,自然也被归到了“需要提防”的圈子里,平时只能跟着马超在军营里待着,没多少上战场的机会。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