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程前,姜维命小队继续沿湖勘探十日,绘制详细地图,自己则率主力南返。呼衍硕自愿留下为后续汉使培训向导。
六月初,姜维返回长安。刘禅亲率百官出迎。
未央宫内,姜维献上北海地图、物产样本及刻石拓文。满朝文武惊叹不已,纷纷传看来自极北的奇异物产:巨湖鱼干、白色貂皮、珍贵杉木!...
刘禅抚摸着北海地图,感慨道:“苏武牧羊北海,历十九载艰辛,示汉节不辱。今伯约北巡,扬威德而返,开万里疆域,实乃盛世之兆!”
遂下旨:设北海都护府,驻军五百,由呼衍硕暂领都护职;开辟北疆商路,以茶盐换毛皮良马;遣学者随下次北巡队往北海地区记录风土人情。
退朝后,刘禅独留姜维。
“伯约,此行最大收获为何?”
姜维沉思片刻:
“陛下,臣最大的发现不是那片巨湖,而是认识到北方之地并非蛮荒无用。当地部落熟知山川地貌,若能真诚相交,必成北疆屏障。强权可拓土,唯仁德可收心。”
刘禅颔首:“善。朕欲十年内,使汉匈无异心,北海如内湖。”
史官陈寿据姜维所描述:在《舆图志》中这样写道:
“贝加尔湖者,北国明珠也。其地广袤,接天际涯,水色澄明,若琉璃铺地,映日则金光跃动,遇月则玉魄涵辉。
沿岸峰峦环峙,林莽葱郁,松涛振谷,鹤唳长空。惊起鸥鹭,掠水而飞,影落清波,倏忽不见。
至若寒季,湖面凝冰,晶莹如镜,可鉴毛发。冰下鱼龙潜跃,隐约可见,似与游者相戏。风过处,冰裂有声,如钟鸣谷应,悠远不绝。
晨昏之际,雾霭氤氲,湖面若蒙轻纱,远山近树,皆入画中。俄而雾散,天光水色,一碧万顷,令人心荡神驰,俗念顿消。
此湖之美,非笔墨所能尽述,唯亲历者方知其奇也。”
又将姜维游历写成传记:
癸丑之春,征北将军姜伯约北巡绝域,至北海而还。其水浩淼,不知所极,凌虚接汉,吞天蔽日。四望皆山,雪巅皑皑若银冠;环湖尽松,苍枝郁郁成翠帷。
夫湖水澄澈,寒碧凝脂,俯窥可鉴毫发。时有巨鱼跃波,银鳞耀日,其长丈余,世所罕见。岸边冰凌未消,叠玉千重,日曜之则晶光迸射,夜映月则素练横陈。
朔风起时,洪波涌生,涛声若雷震大漠;天霁云开,镜平如拭,倒影能摄星斗。林间有白貂疾走,松梢见玄鹰盘桓。气寒刺骨,呼吸成霜,然其水终岁不冻,氤氲生烟,土人谓之“神嘘”。
临湖而立,但觉乾坤浩大,一身渺渺。苏武牧羝之泽今犹在,郅支饮马之迹竟难寻。惟见长空雁阵南飞,碧水浮冰北溯,天地寂寥,万古苍茫。
遂命将士采青石,镌铭文曰:“汉威北暨,四海攸同”,投诸深潭以告鬼神。是夜湖中异光浮动,若有所应,胡骑皆惊伏在地,称大汉天子德配天地,故神灵现瑞云”。
秋去冬来,河套地区第一场雪落下时,魏延的治理已见成效。九原城内,汉式房屋与匈奴毡帐比邻而居;学堂中传出汉匈孩童齐诵《千字文》的读书声;医馆内,汉医与匈奴巫医交流医术,各取所长。
首批北上商队带回的北海毛皮在长安引起轰动,价值倍增。更多商人申请北贸,朝廷特地编制《北行指南》,指导商队穿越漠北。
呼衍硕从北海送来消息:已与当地三十余部落建立联系,多数愿与汉交好。随信附赠的还有一批北海特产的珍贵药材。
刘禅将药材赠予太医署研究,对董允笑道:
“昔汉武帝求天马通西域,今朕得北海通极北,何其幸也。”
董允回应:
“然陛下不以求珍奇为目的,而以交融共荣为宗旨,更胜前人。”
塞外的风雪依旧,但汉匈之间的隔阂正如冰雪般消融。从河套到北海的广袤土地上,一个多民族共生的大汉北疆正在形成。
而这一切,只是开始。刘禅站在未央宫高台上,向北远眺,仿佛能看到更遥远的北方……
喜欢三国演义之蜀汉后传请大家收藏:(www.zjsw.org)三国演义之蜀汉后传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