却说晋阳朝廷方迁新都,喘息未定,惊雷骤至:
旧都洛阳城已被蜀军攻破,太傅司马懿全军覆没之讯,如凛冬朔风般席卷而来!
司马师、司马昭闻此噩耗,如遭五雷轰顶,在府邸中捶胸顿足,哀嚎之声撕心裂肺,天地为之失色。
值此大厦将倾、强敌压境之际,太尉蒋济与司徒高柔于密室之中相对而坐,烛火摇曳,映照出二人脸上挥之不去的凝重与焦虑。
黄河天险已失,蜀汉大军如决堤洪水,汹涌北向。晋阳虽聚兵十万,然半数为仓促征召之新卒,甲胄不全,战阵未熟,焉能抵挡诸葛亮、赵云、魏延麾下虎狼之师?
蒋济长叹一声,打破沉寂:
“司徒公,今之势,危如累卵矣!洛阳陷落,太傅薨逝,东吴又降,王凌、文钦身死……我晋阳朝廷偏居一隅,兵微将寡,实难独力支撑社稷。为今之计,唯有与邺城大将军(曹爽)合兵一处,同仇敌忾,或可存续魏祚于万一。”
高柔深以为然,眼中闪过一丝决绝:
“大将军所恨者,司马懿父子耳。今懿已殁,若能将司马师、司马昭二人囚执,献于邺城,或可消解大将军心头之恨,换取其接纳我等,共御国难。”
二人计议已定,遂以商议御蜀军机为名,于太尉府邸设下军机会议,遍邀钟会、邓艾、胡遵等宿将,并特意请来了尚沉浸在丧父之痛中的司马氏兄弟。
司马师、司马昭不疑有诈,心系国事,强忍悲痛赴会。
府堂之上,气氛肃杀。
正当众将就布防、粮秣等事争论之际,蒋济猛然掷杯为号!只听屏风后、廊柱间甲叶铿锵,上百名预先埋伏的甲士如虎狼般蜂拥而出,目标直指司马兄弟!刀光剑影间,二司马猝不及防,瞬间被按倒在地,绳索加身。
钟会、邓艾、胡遵等将惊骇欲绝,下意识按剑而起,厅堂之内剑拔弩张!高柔见状,厉声喝道:
“止步!今日之事,唯擒国贼司马氏兄弟耳!与诸公无涉!勿动!”
众将面面相觑,虽惊怒交加,然事起仓促,甲士环伺,只得强压怒火,僵立当场。
司马昭目眦欲裂,奋力挣扎,对着蒋济、高柔破口大骂:
“蒋济!高柔!尔等忘恩负义之徒!太傅尸骨未寒,尔等便行此手足相残之举!无耻之尤!”
司马师亦怒斥连连,声震屋瓦。
蒋、高二人面沉如水,对谩骂充耳不闻,只命甲士速速将二人拖出,打入囚车。
事不宜迟,蒋济亲率精锐卫队,押解着囚禁司马兄弟的重车,星夜兼程,直奔邺城而去。此行,他要说服大将军曹爽,完成两股魏室力量的合并。
七八日后,风尘仆仆的蒋济一行抵达邺城。闻听司马懿身死洛阳、其子已成阶下囚,大将军曹爽狂喜难抑!
他即刻以天子曹芳之名召开大朝会,宫阙森严,百官肃立,大魏天子曹芳端坐于龙位之上,神色茫然。
朝堂之上,蒋济风霜满面,慷慨陈词:
“陛下!大将军!蜀寇倾国来犯,洛阳沦陷,山河破碎!此诚大魏存亡续绝之秋也!晋阳、邺城,皆魏臣,皆魏土!当此危局,岂可再分彼此?
唯有合二为一,政令出自一统,兵权归于一人,上下同心,方能拒强敌于国门之外!臣请废晋阳行在,百官军民,一体奉邺城天子诏令,共御国难!”
大将军曹爽志得意满,环视群臣,朗声道:
“太尉所言极是!司马懿老贼已死,洛阳虽失,然我大魏根基犹在!今当如蒋太尉所请,取消晋阳伪朝,天下魏臣,共奉陛下于邺城!诸卿以为如何?”
百官见司马懿已死,其子被擒,曹爽威势正盛,纷纷附和:“大将军英明!合则力强,理当如此!”
蒋济趁热打铁,指向阶下囚笼:“此乃逆臣司马师、司马昭,今已献于大将军阶前,听候发落!”
曹爽眼中凶光一闪,抚掌狞笑:
“好!好!此二贼,当立斩于市,以祭奠我大魏忠魂,泄我心头之恨!”
话音未落,老臣辛毗(字佐治)急忙出班,高声谏阻:
“大将军!万万不可!司马懿虽死,其门生故吏遍布朝野州郡,根基深厚。若骤杀其子,恐寒天下士人之心,更恐逼反尚在晋阳为官的司马孚、司马望等司马宗族!
且邓艾、钟会皆司马懿一手提拔之良将,手握重兵,镇守晋阳要冲,若闻二公子死讯,其心难测啊!”
紧接着,尚书令卢钦(字子若)出列,厉声道:
“既如此,当火速传令晋阳,将司马孚、司马望、钟会、邓艾等司马懿余党,一并锁拿问罪,以绝后患!”
此言一出,殿中气氛骤然紧张。毕轨(字昭先)见状,立刻高声反驳:
“卢公此言差矣!大敌当前,正当用人之际!株连过广,无异于自断臂膀!钟会、邓艾,皆世之名将,智勇双全,乃抵御蜀军之干城!若因司马懿而罪及此等良将,岂非亲者痛仇者快?请大将军三思!”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