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 李格非:我又来了

作品:北宋,我家仆役越买越多|作者:焚丹谷内谷的小祖|分类:历史|更新:2025-11-10 06:07:23|字数:4432字

来到这个世界六年多了,金小山很少和普通人交流,不是不想,而是不能。

三观差距太大了。

就算是李师师和豆娘,他也经常是张口骂人,实在是各种扭曲的思想掺杂在生活中的角角落落,让他往往防不胜防。

比如说洗澡,刚来的时候,两个小丫头身上搓一下就是一手泥丸,那个埋汰啊。

结果,李师师言之凿凿的说,人是用泥捏成的,身上永远都是这样,洗再干净也没用,只要一搓,还是有泥。

这特么把女娲捏土造人都用上了,这个说法在现下很普遍,可信度也高,为拒绝洗澡打下了深厚的理论依据。

直到金小山掏出了沐浴露、香皂和洗发水,把她们搓的一点皴也没了,这两个小丫头才改掉一个错误的观点。

类似的观点多到数不胜数,经常把金小山打的措不及防,让他破口大骂,所以,他不愿意和普通人接触,那是真的愚昧。

吃了饭后,金老爷带着两个丫头去找房子,李师师不方便,出门就打了个车,晃晃悠悠的来到了桑家瓦子。

一进桑家瓦子,沸腾的吆喝声就涌入了耳朵,这是古代的一个特色,由于识字率的问题,招牌什么的是有的,却不是主要的招客手段,卖货的主要手段是吆喝,唱喝。

像是电视上演的店家都一声不吭,就看猪脚在哪儿哔哔哔的事情根本不可能发生,卖东西的不比主角能哔哔哔?

【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

这是卖矛和盾的...

【知生知死,知因知道……先请银一两】

这是算卦的。

【亏便亏我也!】

这是挥泪大甩卖的。

宋朝商人的吆喝声和其他时代是不一样的,这里讲究唱啊,你吆喝的时候得有词,得合拍,你要是不会的话,没关系,有专门的音律社,可以给你设计广告词,还教你唱喝,要是你有钱,我们可以给你找专业的唱曲人员去你铺子门口唱。

不仅有设计唱词的,有时候还举行唱卖比赛,看谁唱的好。

总之,瓦子里就跟现代社会每家店里放个音响一样,不仅能唱,还能自动对答。

【帘底红妆方笑语,通衢争听卖花声。】

这是赵佶的诗,逛街的时候写的,说的就是呦喝声。

宋朝的文风鼎盛是个什么情况呢,最突出的就在唱这一块。

比如说李师师,很多人都说她是才女,那么,你看过她的作品吗?没有吧,她没作品怎么还是才女?问题就在这个唱上。

诗词歌赋一直是一起出席的,可是你见过几个靠唱歌名留青史的?屈原是一个,能写能唱,高渐离是一个能写能唱,孟姜女算半个,能哭,威力巨大,李师师算半个,不会写,只会唱。

宋词,词就是用来唱的。

“老爷,太闹了,会影响您睡觉的。”

豆娘一看这热闹的场面,就皱起眉头。

“那就往边上找找。”

都是肉嗓子干嚎的,又没有什么扩音设备,扰民的距离是有限的,随便一个深点的巷子里就听不到外面的声音了。

找房很容易。

金老爷不管里面有没有住人,只管挑房,挑选好后,让牙行去搞定就行,他出两倍价格,就算是宰相,看到他的价钱也得马上开心的搬走。

把事情交给牙行的人去办,金老爷又去听了半晌的戏,等到牙行的人给了回复后,才打车回家。

两套并肩挨着的三进大院子,全部拿下,不过对方两家都需要十来天的时间搬家,所以,要半个月后,房子才能入住。

这算是合理的要求,三进的大院子,光是房间就有几十间,搬家的话确实麻烦。

所谓三进的院子就是分为外院,前院和后院三个院子,同时有一个正门两个侧门的院子。

外院连接着正门和前院,外院内左右两侧都有厢房,一侧是厨房、马厩、库房以及仆役的住处,另一侧是账房、管事、和闲置的厢房,两侧也各有两个侧门,供马车出去和管事们进出。

前院中间是前厅,是主人接待客人的地方,前院一侧有一个独立小院,一般情况下是用来让亲戚或者朋友来时小住的,前院的另一侧则是书房,以及几间厢房,厢房也多是留客人居住用的,两侧的小院一般都与外院相通,有小门。

后院就是女眷的住处了,居中是内院正厅,正厅后面有一个小花园,正厅和小花园的左右两侧都是单独的院子,主手一侧是一个大院子,一般是主母的住处,正厅的另一侧是两个并排的小院子,两个院子加起来正好和主母院一样大小,一般用来住二老婆或者女儿。

三进的院子不算非常大,只能算一般大,上面还有五进五出的院子呢。

不过对于金小山三个人来说,已经是非常大的空间了。

回到三味书屋。

外面依然是冷冷清清。

还行。

没有开封府衙役的家属堵门就不错了,还指望其他的吗?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上一章目 录下一页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我的书架

如果您喜欢,请把《北宋,我家仆役越买越多》,方便以后阅读北宋,我家仆役越买越多第40章 李格非:我又来了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北宋,我家仆役越买越多第40章 李格非:我又来了并对北宋,我家仆役越买越多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