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
庞统暗自吃惊,拱手道:“贾先生明鉴,在下确是奉军师学院戏院长之命前来,此言亦是戏院长所授。”
贾诩摇头:“戏志才与老夫素不相识,岂能了解老夫?”
庞统笑道:“贾先生果然慧眼如炬,实不相瞒,在下是奉军师祭酒郭奉孝之命而来,此言亦是郭祭酒所授。”
贾诩浑浊的眼中闪过一丝精光:“又在欺瞒!郭嘉性情洒脱,怎会关注老夫这等隐士?”
“老夫可以去许都,但有个条件。”
“老夫年迈体衰,经不起折腾。”
“不知清泉小筑那位先生,可否也为老夫准备一处适宜颐养天年的居所?”
庞统讶然:“贾先生与李先生相识?”
贾诩轻笑道:“李牧此人深藏不露,在关中闹出偌大动静,老夫却从未谋面。”
“不过他曾派人传话:既然能寻到你的踪迹,就有办法擒获你,但不愿与你为敌,望勿坏我谋划。”
“上次来的是毛阶,如今任长安令;这次又派你来,想必是要你留在宛城。”
“老夫虽不想破坏李牧的谋划,但也不能轻易赴许都。”
“你身为庞德公之侄,这般年纪去许都,本该是游学而非出仕;如今却来宛城为李牧办事,想必也是受他所迫。”
庞统目光微动,再次郑重行礼:临行前李牧曾提及先生事迹,称先生乃当世无双的谋略大家,有未卜先知、运筹帷幄之能。
庞统向来心高气傲,故而专程前来宛城。
今日得见先生,方知自己见识浅薄。
请受晚辈一礼!
行礼后,庞统取出一封密信递给贾诩:李牧交代,若先生另有考量,可将此信呈上。
贾诩略显诧异:这是蔡侯纸?李牧竟用此等珍贵之物给老夫写信,有趣。
庞统解释道:先生误会了,此乃工部改良的左伯纸,陛下钦赐工侯纸之名,以表彰工匠功绩。
倒是老夫见识短浅了。贾诩拆开信封,浑浊的双眼骤然清明,惊讶道:这字迹竟与熹平石经如出一辙!莫非有人得了蔡邕真传?不,这非笔墨所书,倒似拓印而成。
庞统笑道:此乃工部新创的印刷之术,以熹平石经上的蔡邕体为范本,拓印于工侯纸上。
蔡邕体之名亦是陛下钦定,现已诏告天下。
今后所有文书印刷,都将采用此字体。
贾诩感叹:李牧当真重情重义,蔡邕虽逝,这蔡邕体却可流芳百世!
蔡邕有此佳婿,九泉之下也可瞑目了。
浏览信中内容,除却感谢贾诩昔日为蔡邕收殓立碑之事,主要是邀请其赴许都出任军师学院讲师。
信中特别提及,讲师可获赠一处环境清幽、设施完备的雅舍。
贾诩朗声笑道:李牧这是把老夫算得明明白白,这许都看来是非去不可了!
张绣急切道:军师若去,我当如何是好?
此刻的张绣如同将被遗弃的孩童,惶惑不安。
贾诩宽慰道:将军勿忧,有庞统坐镇宛城,又有老夫在许都照应,何须多虑?
张绣仍不放心:若刘表执意来犯呢?
死守!贾诩斩钉截铁,只要死守,宛城必无大碍!
刘表虽为荆州之主,实则与蔡蒯两家共掌荆州,所谓单骑定荆州,不过是狐假虎威罢了。
将军若畏惧刘表,刘表便愈发嚣张;若将军展露锋芒,刘表便如狐狸般躲于蔡蒯身后。
然而蔡蒯所求不过是荆州之利,岂会轻易招惹宛城,与曹操结怨?
更何况有庞统相助,万事无忧。
张绣见贾诩心意已决,只得作罢,恭敬道:“绣为军师备好行装,还望军师念及旧情,莫要忘了绣!”
宛城城楼之上,庞统目送贾诩车马远去,眼中闪过一丝兴奋。
此前他与诸葛亮仅用两个时辰便完成军师学院学业,惊得戏志才目瞪口呆。
半日熟悉军师掾事务后,次日庞统便持李牧书信赶赴宛城,同样令郭嘉愕然。
戏志才与郭嘉本以为二人需时日适应,不料诸葛亮已随曹操任司空书佐官,庞统则直奔宛城。
李牧本就不打算让二人按部就班学习。
庞统十八,诸葛亮十六,何须再受教导?
唯有实战历练,方能最快成长!
游学固然能与各地贤才论道,却远不及直接参与军政事务。
诸葛亮与庞统之所以应允李牧,非因胁迫,而是李牧所给的机会令人无法拒绝——这是让他们迅速跻身天下奇才之列的捷径。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纵有天赋,若无历练,终将泯然众人。
许都朝殿之上,太尉杨彪、司徒赵温等人见曹操身后跟着书佐官诸葛亮,皆露讶色。
按例,司空书佐官不得入殿。
但曹操对刘协言道,诸葛亮天资卓绝,日后或可成相国之才。
刘协闻言,欣然应允。
如今虽有曹操在朝,但曹 刘协年长三十余岁,而诸葛亮却与刘协年纪相仿!
若他日曹操不在,刘协真不知何人能接替其位。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