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表定于四月十六日呈送奏表,望主公择相近时日上奏。
刘表乃汉室宗亲中公认的,既有他作保,刘备这之名便板上钉钉。纵使天子刘协,也不得不认这门亲。
袁绍抚掌大笑:既有刘表作保,我再以大将军兼义兄身份推波助澜,定要让这之名坐实!
当初曹操将刘备安置在青州,本意是要让刘备成为我的心腹大患,如今这份也该物归原主了。
我倒要看看,曹孟德该如何应付这位突然冒出来的大汉皇叔!袁绍抚掌大笑。
袁绍与刘表的奏章同日抵达许都。曹操翻阅着两份内容相似的奏本,嘴角泛起冷笑:本初倒是长进了,竟想出这等反制之策。
联合刘表推举刘备担任宗正,还要朕认这个皇叔,就不怕玩火 ?
若在往日,或许我还会有所顾忌。
可惜啊本初,你的每一步棋,早被我的谋士们算准了。
你以为送刘备入许都就能掣肘于我?殊不知这是将又一头猛虎送入我掌中,除了吕布之外,我又多了一柄利刃。
曹操向来有驯服猛虎的胆略。
李牧屡次进言限制刘备在地方上的发展,使得曹操对这位对手愈发关注。在李牧看来,刘备是必须谨慎应对的劲敌;而在曹操眼中,这不过是又一头可供驱使的猛虎。
只要牢笼足够坚固,这头猛虎就能为他撕咬敌人!
曹操在两份奏章上朱批字,命人呈送刘协。如今的奏章流转,刘协虽是最终裁决者,但必经曹操之手。
当然,并非所有奏章都会呈递天子。只有需要御批的重要奏章才会送至刘协案前。这并非僭越,而是正常的政务流程——若事事都要天子亲裁,纵有百个分身也难应付。这种分级审批制度,古已有之。
现在的刘协,倒有几分刘禅的气度了。朝政井井有条,天子每日要处理的政务反而寥寥。曹操给足了天子体面,刘协也报以充分信任。没有外戚干政,没有宦官弄权,没有 心术的猜忌,朝堂上一派祥和。
最近的一次 还是孔融惹出来的。不过那纯属他自取其祸——非要给许都朝廷立什么。
让刘备当宗正?刘协扫了眼奏章,刘备是何许人?
见曹操已经批了字,少年天子便不再多想:既然司空说该认这个皇叔,那便认下吧。
刘协批阅了奏章,盖上玉玺后,立即向司徒府的赵温下达诏书,命他派人前往青州征召刘备。
赵温见曹操和刘协都已同意,便迅速准备好诏书和征辟文书,派使者前往北海。
整个过程出奇地顺利。
若袁绍得知这般反应,心中必定不是滋味。
他费尽心思想让曹操难堪,甚至做好了强攻青州的准备,不料曹操的回应竟如此平淡。
与此同时,许都城内正上演着一场士子间的激烈辩论。
数千士子因工部的石碑和檄文争论不休,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一名弱冠青年和两名少年——太尉杨彪之子杨修、襄阳庞氏子弟庞统,以及自称南阳布衣的诸葛亮。
这三人坚定支持工部的石碑和檄文,在辩论中击败了无数士子,甚至包括不少名士大儒。
如今除了郑玄,已无人能抵挡杨修、庞统和诸葛亮的犀利言辞。他们对工匠典籍的熟悉程度令人惊叹,许多论据竟出自儒家经典,令在场士子不禁怀疑自己是否白读了圣贤书。
附近的茶楼上,曹操、荀彧、荀攸、郭嘉、戏志才和李牧六人穿着便服,静静观看着下方的辩论。
今日的辩论堪称半月来士子论战的终局之战——杨修、庞统和诸葛亮三人以晚辈身份联手挑战郑玄。这并非以多欺少,而是出于对郑玄年龄、身份和地位的尊重。若仅一人出战,即便郑玄获胜也有失公允。
这场辩论已持续半月有余。曹操轻抿茶水,愈发享受这种闲适:杨修身为太尉之子,天资聪颖,能与郑玄辩论不足为奇。但庞统、诸葛亮这两个少年竟也能与杨修比肩,实在令人惊讶。可知他们来历?
荀彧答道:听闻庞统乃襄阳名士庞德公之子,但据说他自幼愚钝,襄阳士人皆不看好。与这半月表现判若两人。公达在襄阳多年,可了解此人?
荀攸摇头:我所知与叔父相仿。襄阳人士多认为庞德公这个侄儿资质平庸,常问些古怪问题。
戏志才插话道:主公与其询问公达和文若,不如直接问显谋。说着语气略带埋怨:显谋曾说有两位奇才要进军师学院,结果等了半月不见人影。原来被他安排去与反对工部的士子辩论了。
郭嘉嘴角微扬:“戏院长!我早提醒过你,显谋哪有这般好心?让你来军师掾协助我,你偏不信。”
戏志才横眉冷对:“郭祭酒!休要以为我不清楚你的盘算,常言道宁做鸡首,不为牛后,留在军师学院,总比瞧着你清闲自在强。待这两位俊才入院,我便能偷得浮生半日闲。”
郭嘉挑眉轻笑:“戏院长啊,你当真能教导这两位?”
戏志才昂首道:“单凭我沙场征战的阅历,指点两个未经战阵的后辈,岂非易如反掌?”
喜欢三国:我的娘子不是凡人请大家收藏:(www.zjsw.org)三国:我的娘子不是凡人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