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章

作品:三国:我的娘子不是凡人|作者:韬仔|分类:历史|更新:2025-11-08 16:11:50|字数:6654字

20

原来是要招揽贤士,那便无碍了。

“主公宽心,末将定将刘晔牢牢看住!”

见桥蕤领会了意图,曹操悬着的心才放下,转而略带埋怨地看向李牧:“显谋,有此良才为何不早言?”

李牧悠然摇着折扇,神色从容:“明公未曾垂询,在下自然不便多言。”

又是这般说辞!

曹操暗自咬牙,恨不能剖开李牧的头脑,瞧瞧其中究竟还藏着多少治国能臣的名册。

噔噔噔——

许褚踏着匆忙的步履入内,将一封密函呈予曹操。

曹操览毕顿时色变:“孔融这厮竟敢勾结张绣进犯许都!当真不知死活!”

颍川,襄城。

张绣率数千精兵压境。

此城扼守汝水要冲,距许都仅百里之遥,乃南面屏障。

孔融高擎勤王义旗,发布檄文痛斥曹操残害朝臣。

其言辞激烈,号召颍川志士与朝中百官共讨曹贼。

这番举动令许都群臣瞠目结舌。

讨伐曹操?

孔文举好大的胆量!

满朝皆知天子刘协视曹操为当世霍光,就差明认亚父了,你竟要问罪于他?更引董卓旧部张绣来犯?

“孔文举愚不可及,必是中了刘表诡计。”

老谋深算的太尉杨彪略加思索便洞悉关窍。

关中变故孔融如何知晓?

能将三百朝臣遇害说得绘声绘色,背后若无刘表授意,孔融岂能言之凿凿?

至于张绣,分明是刘表投石问路的棋子。

若胜,刘表可入主朝堂;

若败,刘表大可推说张绣乃西凉余孽,强占宛城又犯许都,与己无关。

“曹司空远征在外,若襄城有失,许都危矣。”

“倘若因此贻误讨袁大计,曹司空此番出征便前功尽弃。”

“孔文举为博虚名,竟置汉室声誉于不顾!”

司徒赵温愤然击案。

当今天子最重为何?

莫过于皇室清誉!

汉室倾颓之际,祸乱迭起。何进专权于前,十常侍乱政于后,董卓行废立之事,李傕郭汜更肆凶暴。朝廷威严扫地,天子蒙尘。

幸得曹操迎奉圣驾,迁都许昌,汉室方见一线生机。然袁术竟敢僭号称帝,若不速平此逆贼,天下枭雄必将群起效尤。值此存亡之秋,孔融却为一己清名,罔顾社稷安危。

公卿之死何足道哉?当日西迁途中,这群权贵争权夺利,致使十日路程拖延三月,终在关中兵戈相向。赵温思及此事,对殁于内斗的公卿毫无怜悯。

内忧外患交织之际,曹操以雷霆手段肃清朝堂,虽背负残暴之名,却换来君臣相安。论其忠汉之心,自董卓乱政以来,唯曹操使刘协得享天子威仪。赐金剑,阅三军,此等气魄,董卓、李傕之流岂能企及?

许都朝堂之上,太尉杨彪、司徒赵温等重臣各司其职,曹操未越权任免一官。律法井然,秩序如常。

此刻殿中,少年天子刘协面沉如水。曹操出征期间,他夙夜勤政,自诩不辱先祖。岂料未待曹军凯旋,许都竟生变故。张绣、孔融联兵来犯,令天子颜面尽失。

众卿以为,当如何退敌?刘协环视群臣,虽年少却显威严。公卿们心知肚明——将孔融与张绣并称,已是视同叛逆。

杨彪与赵温目光交汇。赵温出列奏道:陛下勿忧,荀尚书已驻守襄城,张绣叛军必难攻克。然孔融乃当世名儒,其檄文恐惑乱士林。臣请陛下明诏天下,彰曹司空之功,责孔融轻信流言,令其闭门思过。

刘协面露不悦:“孔融勾结张绣谋逆,仅贬为庶民令其归乡,处罚未免太轻,何不直接处死?”

杨彪上前进言:“陛下,古人云:堵塞民言,甚于堵河;河堤溃决,必伤众人。治国亦然。

故治水者疏浚河道,治国者广开言路。

天子理政,当使公卿献诗,乐官奏曲,史官呈书,百官进谏,庶民传语,近臣规劝,宗亲补察,师长教诲,长者修正,而后君王权衡取舍。

孔融乃当世名士,又是圣人后裔,在士林中声望颇高。若杀孔融,恐寒天下士子之心。

陛下若下诏表彰曹司空功绩,仅训诫孔融,既可彰显圣明,又能展现胸襟。

如此,天下贤才必争相投效许都朝廷!

杀孔融虽快意,但收服天下民心方为社稷之福,望陛下三思!

朝臣意见分歧,有主杀者,亦有附议杨彪者。

刘协正犹豫间,宫外忽传捷报。

司空大破寿春,伪帝袁术溃逃,特呈捷报!

刘协霍然起身,不顾侍从劝阻,亲自接过捷报细览。

随即龙颜大悦:曹司空真乃朕之股肱!

忠臣在外征战,朕若令其蒙冤,与昏君何异?

朕虽年少,亦知不可辜负忠良!

传旨:赐曹操赞拜不名,入朝不趋,剑履上殿,依萧何旧例,另赏青龙玉璧一对。

孔融昏聩谋逆,革除将作大匠之职,永不录用。若抗旨不退兵,诛其三族!

这份捷报令刘协信心倍增。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上一章目 录下一页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我的书架

如果您喜欢,请把《三国:我的娘子不是凡人》,方便以后阅读三国:我的娘子不是凡人第84章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三国:我的娘子不是凡人第84章并对三国:我的娘子不是凡人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