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耀仍犹豫不决:是否该召司徒商议?
若告知司徒,殿下还走得了吗?桥蕤眼中寒光一闪,留下全城将士断后,殿下随淳于琼秘密前往邺城。否则,恐怕未出城门就会遭人出卖。
袁术之子,岂会是心慈手软之辈?
经桥蕤点醒,袁耀当即醒悟。
欲往邺城,必须暗中行动。若让守城众将知晓太子要弃城而逃,必然插翅难飞!
袁耀咬牙决断:桥将军可愿随我同赴邺城?
桥蕤坚决地摇头:“殿下,末将若离开,谁来保护陛下和您的亲人?我必须留下守护家眷,再寻找机会行动。除了我之外,绝不能让第三人知晓您已离城。”
“殿下前往邺城,可说服袁绍攻打许都,迫使曹操退兵!至于寿春,能守则守,若守不住,我桥蕤拼死也会护住陛下和殿下的家眷。”
袁耀神色凝重:“我明白了,请桥将军助我出城!”
在桥蕤虚实难辨的计策下,袁耀终究畏惧死亡,采纳了他的建议。
随后,袁耀在桥蕤的掩护下悄然离开寿春城,前去会见淳于琼。
淳于琼见袁耀果真携来传国玉玺,不禁放声大笑:“传国玉玺到手,总算不负主公重托!”
袁耀直视淳于琼:“淳于将军,请护送我前往邺城。”
淳于琼面露诧异:“去邺城?你留在寿春,我会替你引开曹军。”
袁耀目光骤冷:“淳于琼,你想食言?”
淳于琼狂笑不止:“我怎会食言?袁公子,你是独自出城的吧?”
袁耀一怔:“是又如何?”
淳于琼猛然抽剑,直刺袁耀心口。
在袁耀难以置信的目光中,淳于琼阴森一笑:“主公早对你们父子不满,还想随我去邺城?传国玉玺既得,留你何用?”
淳于琼将传国玉玺交给郭嘉,沉声道:“奉孝,我军一旦行动,曹操必会察觉;即便他未能发现,明日寿春城发现袁耀失踪,定有人投降,届时我们难以脱身。”
“我今夜便率军经徐州入青州,传国玉玺就托付给你了!”
郭嘉收起散漫之态:“上将军放心,我郭奉孝的计策从无败绩!但请上将军记住承诺,抵达邺城后,我要做大将军的幕僚!”
淳于琼再次保证:“奉孝,这已是你第六次询问了!我淳于琼言出必行!”
郭嘉跃上马背,将传国玉玺系于行囊,消失在夜色中。
“淳于浆。”
“大哥!”
“盯紧郭嘉,若他另寻他路,格杀勿论!”
“可大哥为何不让我直接护送传国玉玺回邺城?”
“你有把握通过沿途关卡吗?只需跟随,只要郭嘉不另谋出路,他便永远是我的人。”
淳于琼眼中闪过狠厉之色。
袁绍麾下,派系争斗不断。
像郭嘉这样的谋士,淳于琼绝不愿在袁绍帐下与之敌对。
至于郭嘉是否效忠曹操,并非淳于琼不怀疑,而是世家子弟的傲慢和对曹操出身的不屑!
阉宦之后,岂配得智者投效?
郭嘉的精湛演技,令淳于琼完全看不出破绽!
郭嘉为淳于琼精心设计的人设,是个企图通过捷径投靠袁绍的寒门谋士,甚至可能在邺城另寻门路。
譬如直接将玉玺献给郭图,换取举荐机会。
传令,立即拔营!
淳于琼当机立断,必须火速赶往徐州。若被曹操拦截战败事小,若让其发现玉玺不在军中就糟了。
与此同时。
桥蕤正在城中散播消息。
太子出城了!
什么?太子逃了?
守城士兵亲眼所见,太子已经出城。
混账!太子跑了,我们怎么办?
......
第121章 一语惊雷,桥蕤献二乔
桥蕤,你竟敢背叛陛下!杨弘怒不可遏地找到桥蕤。
虽无确凿证据,但聪慧过人的杨弘稍加思索便猜到了 。
桥蕤未归时,寿春城虽人心惶惶,但杨弘尚能掌控局面。
可桥蕤一回来,袁耀就离城了!
杨司徒,我这是在保护太子,何来背叛之说?桥蕤矢口否认:况且将烫手的玉玺送给袁绍,岂非上策?
杨弘勃然大怒:太子的首级已悬挂在城外曹军阵前!你还敢狡辩!
桥蕤大惊:太子明明去了淳于琼军中,怎会遇害?
糊涂!杨弘厉声呵斥:太子孤身入淳于琼军营,淳于琼岂会留他性命?太子一死,谁还知道玉玺在袁绍手中?更何况袁绍怎会私藏玉玺给曹操讨伐的借口?你不是在救太子,是在害太子!
桥蕤默然。
平心而论,桥蕤接到密信后同意送走袁耀,就是认定淳于琼会护送其前往邺城。
如此既不负叔父桥玄,又能报答袁术知遇之恩。
毕竟保护了袁术子嗣,也算功过相抵。
可桥蕤万万没想到,淳于琼竟如此狠毒,直接杀害了袁耀。
喜欢三国:我的娘子不是凡人请大家收藏:(www.zjsw.org)三国:我的娘子不是凡人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