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融若知此事,定与曹操势不两立。张绣若再出兵,孔融必会起兵讨伐许都。”
“听闻天子对曹操深信不疑,孔融举兵,二人必有一亡。死的不会是曹操,那就只能是孔融了。”
“孔融一死,既可泄我心头之恨,又能让曹操背负杀害名士的恶名。待关中公卿遇害的消息传开,曹操还想挟天子以令诸侯?”
“他若敢用圣旨压我,我便起兵清君侧!”
此时的刘表尚未昏聩。
单骑定荆州,贤才云集,拥兵十万,正是意气风发之时,岂会畏惧曹操。
蒯良含笑附和:“主公英明!荆州有长江天险,主公又是汉室宗亲,无论是董卓、李傕郭汜,还是如今的曹操,都不过是昙花一现罢了!”
......
果然不出刘表三人所料,孔融得知关中公卿遇害的隐情后勃然大怒。
虽然早有疑虑,但苦于没有确凿证据,许都的公卿又众口一词称赞曹操忠义。
刘表不知从何处找来一个自称是某公卿门客之人,按照蒯越设计的说辞,将关中之事添枝加叶地讲述了一番。
孔融深信不疑,恨不得立即提剑杀往许都。
随后。
刘表又在孔融面前佯装为难,声称长沙张咨心怀异志,荆南四郡不稳,无法出兵许都。
但宛城张绣可随孔融一同讨伐许都。
孔融虽有不悦,但见刘表掩面而泣,也不好再强求兵马,于是接过调令,当日便单骑前往宛城。
出兵许都?
张绣反复查验刘表的调令,心中存疑。
孔融见张绣怀疑调令真伪,虽感不快,仍耐心劝说道:张将军从关中来,想必也知曹贼在关中排除异己,残害两百余位公卿之事。
知将军曾护送天子东归,必是忠义之士。待救出天子,定当厚加封赏。
我孔融身为海内名儒,岂会伪造调令诓骗于你?
孔融越是慷慨陈词,张绣心中怒火越盛。
真是岂有此理!
我在宛城安稳度日,竟要我去讨伐曹操?
难道你不知我们当初如何逃离关中?
李傕郭汜已死,杨奉董承亦亡,三百公卿仅存百余,我张绣岂会不知其中凶险?
攻许都?
莫非嫌命太长!
刘表这是存心要置我于死地!
不派一兵一卒,只遣个不知来历的名士,就想让我出兵许都?我张绣虽非绝顶聪明,却也不至如此愚钝!
愤懑难平的张绣将调令掷于案上:孔融,我知这调令不假。
然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请回禀刘使君,派个熟识之人再来!
孔融双目圆睁。
我孔融孔文举,堂堂将作大匠,持刘表调令而来,你竟要我折返?
张绣冷哼:谁知你是否冒名顶替?
北海孔文举,圣人之后,你敢质疑我的身份?孔融怒发冲冠。
区区西凉莽夫,我好言相劝晓以大义,竟如此无赖!
将军,孔先生,何必动怒。
正当二人剑拔弩张之际,一个慵懒声音忽然响起。
孔融循声望去,只见个缩颈而坐的瘦小老者正含笑相视。
这位是?孔融诧异,竟未察觉此人何时入内。
不待老者答话,张绣已疾步上前恭敬行礼:军师,末将实在气不过。您也知晓我们为何避居南阳。刘表此举,无异于让我等送死!
这老者正是贾诩。
贾诩笑容莫测:将军,时移世易。今有将作大匠为旗,荆州牧调令在手,曹操又远征寿春,正是将军建功立业良机!
他日封侯拜相,岂非美事?
张绣愕然。
军师莫非糊涂了?
正欲追问,却见贾诩向孔融施礼:孔先生舟车劳顿,不如先沐浴更衣。容我劝说将军,再设宴相待如何?
孔融见张绣对贾诩恭敬有加,态度亦缓和,遂随仆从退出。
待孔融离去,张绣急问:军师真要我去送死?
贾诩眼中寒光乍现:将军可知这调令出自何人之手?
张绣一脸茫然:“刘表?”
贾诩冷声道:“不是老夫要害你,是刘表要你的命!”
张绣急得直跺脚:“我自然知道刘表不怀好意,所以拒绝了。可军师为何反而主张攻打许都?”
贾诩露出意味深长的笑容:“不攻许都,我们必死无疑;攻许都,尚有一线生机。”
张绣更加困惑:“军师这话太深奥了,能否说得明白些?”
贾诩轻叹:“将军以为,曹操与刘表,孰强孰弱?”
张绣脱口而出:“当然是曹操!刘表虽有荆州,但曹操坐拥兖州、豫州和关中,听说连马腾韩遂都归顺了。”
贾诩微微一笑:“那依附谁更稳妥?”
张绣犹豫道:“以前觉得刘表可靠,曹操太危险。可如今刘表要我送死,岂不是进退两难?”
贾诩反问:“可曾听说投奔曹操的公卿有谁遭殃?”
张绣思索片刻:“似乎没有。这倒奇怪,李傕郭汜在位时可没这般宽容。”
忽然,张绣恍然大悟:“军师是说,归顺曹操反而安全?”
但随即又生疑虑:“那为何不直接投靠曹操,将宛城献上?”
喜欢三国:我的娘子不是凡人请大家收藏:(www.zjsw.org)三国:我的娘子不是凡人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