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作品:三国:我的娘子不是凡人|作者:韬仔|分类:历史|更新:2025-11-08 16:11:37|字数:6612字

刘协心潮澎湃,不禁赞叹:“大汉将士,果然勇猛!”

若非顾及礼仪,他恨不能贴近城栏细看。

“起歌!”

令旗再挥,战鼓震天,《大风歌》响彻云霄。

“大风起兮——云飞扬。”

“威加海内兮——归故乡。”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歌声雄浑,层层递进,将士战意高昂。

即便是清高的三公九卿,亦被这恢弘场面所震撼。

本以为只是寻常演武,未料曹操再次令人惊叹。

这比当年万众齐呼“陛下万年,大汉万年”更令人心潮澎湃。

大风歌!

自大汉立国之初便传唱至今。

如今在这衰微的汉室响起,更引人深思。

位列三公九卿末席的马超与阎行,已被这万人齐唱的《大风歌》震撼得说不出话。

不仅阎行,连马超都生出一种无力感——

他们带来的五千骑兵,根本无资格与这一万二千演武步骑相提并论!

如此整齐的声势,如此令人血脉偾张的合唱,

如何抗衡?

五千骑兵中混杂着众多羌人,难道要他们也高唱大风歌?

即便勉强开口,也不过是拙劣模仿!

“可恨!”

马超狠狠攥紧拳头。

向来只知冲杀的他,何曾见过以军歌鼓舞士气的阵仗?

最多吼一句“先破城者,赏千金,擢千夫长”罢了。

阎行默然望向曹操,心中同样苦涩。

这般乡野之人进城般的窘迫,让他站在长安城头,活像个未见过世面的莽夫。

还妄想争夺长安?

气势早已荡然无存!

未等二人缓神,接下来的三军演武更令这两位西凉猛将哑然。

“轻车突骑!”

“劲弩长戈,远射破敌!”

“坚甲利刃,长短交错,游弩穿梭,列阵齐进!”

“材官张弓,百矢同的!”

“下马步战,剑戈相击,进退如潮!”

一项项演武项目井然有序地展开。

汉初延续的制度规定,郡国每年秋后操练,检阅材官、骑士、楼船士,称为“都试”。

平民男子年满二十三岁,需在郡中服役一年,接受骑射、战阵训练,都试便是对其战力的考核。

《旧汉仪》载:“八月,太守、都尉、令长、丞尉,会都试,课殿最。”

王莽篡权时,东郡太守翟义曾借九月都试之机,率车骑材官起兵反莽。

刘秀亦凭都试聚兵起事,但称帝后恐皇权不稳,废除了这项尚武之制。

东汉虽仍有“犯强汉者,虽远必诛”之语,较之西汉却显苍白。

边境胡族屡屡侵扰,

看似每次皆被大汉击退,然若汉室真如往昔强盛,胡人又岂敢来犯?

大汉在取得最终胜利前,长期处于被动挨打的局面,比如檀石槐在世时就曾多次击败汉军。

刘焉提出的废史立牧制度,本质上与都试类似,都是为了提升各州郡军队的战斗力。这项制度对增强大汉国力大有裨益,只要 权力核心保持清明,就能显着提升整体军事实力。

收兵!

随着军演结束,令旗挥动,一万二千名步骑兵井然有序地退回本阵,重新组成六个整齐的方阵。

城楼上的刘协看得热血沸腾。自登基以来,他从未见过如此壮观的场面。这种强烈的荣誉感让他真切感受到了肩上的重任。

太尉杨彪、司徒赵温和大司农周忠交换着眼神,同样被这场军演深深震撼。

曹操今日之后,地位堪比霍光了。杨彪感叹道,这定是有人为他出谋划策,以曹操往日的作风,断不会想到这些。

赵温沉声道:听闻曹操帐下有位军师李牧,每逢重大决策必与之商议。此人深居简出,从不与朝臣往来。这次军演必是李牧之计。

周忠倒吸一口凉气:此人虽非朝官,却比我们更懂圣意。若曹操有不臣之心,天下谁能阻挡?即便曹操忠心,若陛下生疑,此人会站在哪边?太尉、司徒,前路艰险啊!

杨彪和赵温陷入沉思。无论曹操是否有异心,关键在于刘协的态度。而李牧目前显然只效忠于曹操。

我等老臣当劝谏陛下做个明君。杨彪深吸一口气说道。只要君臣互信,曹操就不会冒险毁掉自己忠臣的形象。

李牧此时也在城楼上,独自站在角落默默观看着军演。毛阶和满宠陪在他身旁。

杨彪一眼看穿玄机,赞叹道:军师此番三军演武,岂止震慑马超、阎行?毛阶深以为然:今日演武过后,陛下心中,主公当如霍光再世,乃大汉中兴之臣!

满宠亦附和道:更妙的是,那些公卿大臣恐怕会主动劝谏陛下,莫要听信谗言猜忌忠良。

两位智者观毕军演,皆洞悉其中深意。

李牧轻摇折扇,鹤鸣九皋图随风轻展,淡然道:君臣相得,岂非美事?

前有媚君之策,今有演武之计。李牧谋算向来精准,皆因深谙曹操志向。既然曹操愿为汉室忠臣,李牧便要将这忠臣形象推向极致。

喜欢三国:我的娘子不是凡人请大家收藏:(www.zjsw.org)三国:我的娘子不是凡人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上一页目 录下一章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我的书架

如果您喜欢,请把《三国:我的娘子不是凡人》,方便以后阅读三国:我的娘子不是凡人第53章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三国:我的娘子不是凡人第53章并对三国:我的娘子不是凡人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