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的周忠早已吓破胆:太尉明鉴,若杨奉和董承回来,我定在陛下面前弹劾他们。
别做梦了,他们回不来了。杨彪眼中闪过一丝对杨奉和董承的轻蔑。
曹操就不能安分回洛阳吗?偏要在半路拖延,莫非以为掌兵便可肆无忌惮?
周忠浑身一颤,猛然醒悟:太尉,曹操莫非真要学董卓?若如此,我等返洛有何意义?
杨彪沉声道:光禄大夫且莫妄断。曹操是否董卓之流,须回洛阳方能知晓。眼下能保全性命已是万幸。
行军途中,曹操遇曹洪来报。曹洪掷下马首:主公,杨奉首级在此!
余者如何?曹操冷目如电。曹洪快意道:种辑死于李傕刀下,王子服被李式射杀,董承身中乱箭。其余公卿纵未寻得,料也难活。
闻得大患尽除,曹操不再追问,只命军士:董承贵为国丈,活要见人死要见尸。遂引兵往渭水战场。
三日后,曹操押运田芬、张义、董承等尸首回营。董贵妃见父尸当即昏厥,刘协悲叹:曹卿,此战折损两位九卿与国丈,朕不知亲征是否该继续。
曹操正色道:此皆杨奉、种辑之过,累及三军。臣请追封诸公,问罪杨、种二人!
刘协默许,自去照看贵妃。曹操回营即喝令:带上来!虎贲押入被缚的徐晃。
杨奉已死,何不归顺?曹操劝降。徐晃昂首:不降!
曹操缓声道:闻你曾谏杨奉勿驻渭水遭斥,又因劝其戒酒被夺兵权。此等庸主,值得效死?
徐晃切齿道:杨奉匹夫害死众弟兄!然李傕突袭必与段煨有关——不杀段煨,誓不投降!念及惨死同袍,终难甘心归顺。
曹操叹息着望向李牧。
李牧轻晃羽扇,语气从容:明公,我有三条计策——
罢了显谋。曹操抬手制止:直说吧,今日不想做选择。
明公不愿抉择,那牧只能献上唯一之策了。李牧踱至徐晃身旁:徐公明,你错了。李傕现身渭水之畔虽与段煨有关,但此令实乃明公所下。
徐晃双目圆睁,惊诧道:为何如此?
李牧合拢折扇,含笑反问:那你们为何违抗军令?徐公明,我知你治军有方,待士卒如手足。然主将失策,岂能让将士担责?
我敬重你是河东义士,莫再说这等违心之论自辱了。
昔日齐桓公诛公子纠,管仲未殉节反为相。孔子赞其留身济世,造福苍生。
淮阴侯韩信,亦曾忍胯下之辱,终成不世之功。
你故主非明公所害,实乃自取 。明公未曾轻慢于你,你却口称不降。这般胸襟,何以成事?
如今天下动荡,汉室倾危。明公胸怀四海,志在匡扶社稷,此等英雄,难道不值得你追随?
莫非车骑将军,尚不及杨奉?
徐晃面露惭色。
碍于颜面,仍垂首不语。
李牧折返,扇面翻转间现出鹤舞九霄图:明公,请。
曹操会意,上前为徐晃松绑,解披风为其披上,躬身长揖:曹某怀壮志,将军具雄才。曹某求贤若渴,纵遭非议,亦为天下计。
请将军助我!
这一拜,尽显诚意。
徐晃并非不识时务,先前不降是坚守,此刻归顺是抉择。
良禽择木,贤臣择主。
旧主薄德,拒纳忠言,何须愚忠!
明公高义,徐晃愿效犬马!徐晃抱拳跪拜。
曹操扶起徐晃,朗声笑道:公明本是大汉骑都尉,我乃大汉车骑将军,何言归降?得公明相助,胜得千军万马!
徐晃愈发感佩。
曹操引众将与徐晃相见,最后指向李牧:公明,此乃我军军师,陈留李牧显谋,有鬼神不测之机。
若论运筹帷幄,天下无人可出显谋之右。
徐晃连忙见礼。
李牧轻摇羽扇,目光深邃:徐将军,可识得李乐、胡才、韩暹麾下之人?
徐晃沉声道:“有些河东郡的同乡,但不知是否还在人世,我随杨奉来关中已有半年多,不敢确定。”
李牧继续问道:“如果李乐、胡才和韩暹都死了,让你去招降白波贼,你能办到吗?”
徐晃点头答道:“李乐、胡才和韩暹是白波贼的首领,他们若死,剩下的人不过是乌合之众,招降并非难事。只是——”
李牧见徐晃犹豫,淡然一笑:“徐将军无需顾虑,既然问你,就意味着这三个贼首命不久矣。”
“你既是杨奉部下,应该知道李乐、胡才和韩暹已率兵到了潼关。”
徐晃神色凝重:“已经到潼关了?明公,这三人惯于劫掠,又擅长逃遁,若不彻底歼灭,哪怕只剩几百人,很快又能聚起数万之众。”
曹操安抚道:“公明不必担忧,他们插翅难逃。既然引他们来潼关,就没打算放他们离开。”
徐晃疑惑不解:“明公,我不明白!李乐等人不是杨奉召来的吗?”
喜欢三国:我的娘子不是凡人请大家收藏:(www.zjsw.org)三国:我的娘子不是凡人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