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作品:三国:我的娘子不是凡人|作者:韬仔|分类:历史|更新:2025-11-08 16:11:19|字数:6906字

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许劭这句评语,将曹操与袁绍、袁术、孙坚、刘备、吕布等诸侯截然区分开来。若非身为主公,曹操必能跻身一流谋士之列。

在徐州战略价值的认知上,戏志才与曹操的见解堪称汉末之最。得徐州者得天下,此言非虚。自秦汉至明清,徐州始终是兵家必争之地。明代黄河泛滥时,给事中陆文献在《徐城不可迁六议》中详述徐州地理之重:徐城三面环山,一面临河,南引邳宿,北控兖济,西扼汴泗......金陵恃徐为南北咽喉。

戏军师剖析徐州之利,明公胸怀天下,牧深感钦佩。李牧轻摇折扇,拱手道:然觊觎徐州者岂止明公?田楷驻青州,刘备驻平原,皆属公孙瓒麾下;袁术自封徐州伯,虎视眈眈。即便取得徐州,既要应对袁绍、袁术、公孙瓒三方压力,又如何有余力开疆拓土?

我设上屋抽梯之计诱吕布取徐,正是料定其守不住。明公不思借吕布牵制群雄,反欲取而代之,岂非引火 ?

李牧一席话如冷水浇头,令曹操恍然——方才讥讽吕布效仿霸王,自己执迷徐州又何尝不是?

戏志才仍不甘心:不取徐州,仅凭兖州如何争天下?豫州虽无雄主,却同样是四战之地,更将直面刘表。

曹操亦坚持己见:据徐州可南北用兵。至于树敌,何处不树敌?无非智勇相争,胜负犹未可知。

李牧展开鹤鸣九皋扇,起身踱步道:明公与戏军师皆深谙兵法......

“《孙子兵法·九变篇》有云:军争为利,亦为危。当舍小利而取长远,故途有不经、军有不击、城有不攻、地有不争、君命有不从。”

“智者谋事,必权衡利害。见利则事可成,虑患则祸可消。”

“用兵之道在于:不寄望敌不来,而恃我有备;不侥幸敌不攻,而恃我不可破!”

“当今天下,公孙瓒与袁绍争雄河北;明公与陶谦角逐河南;袁术与刘繇对峙江东,刘表经略荆南,刘焉拥兵自守,李傕郭汜肆虐关中,韩遂马腾盘踞凉州。”

“更有吕布如鸠虎,严白虎称霸东吴,王朗盘踞会稽,张鲁据守汉中,皆怀不臣之心。”

“此情此景,恰似秦末群雄并起!”

李牧蓦然转身,合拢折扇,目光如电。

“徐州虽有利可图,但牧敢问明公:如今天子,可安在否?”

此言一出,曹操与戏志才俱是一怔。

二人论及徐州之利,畅谈宏图霸业,竟都忽略了长安城中的汉室天子!

曹操肃然道:“天子自然安在!”

李牧淡然一笑:“明公谋士如云,猛将如雨,兵精粮足,威震山东。却效仿秦末诸侯,计较寸土得失,忘却当年讨董勤王之志,岂非舍本逐末?”

曹操神色震动:“曹某岂敢忘勤王之志!只恨李傕、郭汜挟持天子,远在长安,兖州相距甚远,力不能及!”

李牧轻摇折扇:“天子困居长安,亦思脱困。明公只需遣使入长安,劝天子东归洛阳。待其过潼关,再出兵接应,昔日未竟的勤王大业,指日可待!”

迎天子还洛阳!

曹操猛然起身。

李牧此策,确实令他心动。

昔日谋士毛阶曾献奉天子以令不臣,修耕植以蓄军资之策,堪称其隆中对。然当时曹操仅据东郡,暂居袁绍所借的东武阳,虽有心却无力。

今时不同往日。

曹操坐拥兖州,北结袁绍,东败陶谦,徐州因吕布觊觎将生内乱。豫州刺史郭贡仅控梁郡,名存实亡。兖州境内张邈、陈宫势微。淮南袁术去岁大败,正图谋扬州,无力北顾。

外患既除,此时不迎天子,更待何时?

曹操停下脚步,侧目看向戏志才:“志才,你有何见解?”

戏志才眼中闪过精光:“若能助天子重返洛阳,先于袁绍、刘表迎驾,明公威望必将响彻九州!”

“届时明公以天子之名征讨四方,何人敢挡?”

曹操闻言放声大笑。

待笑声渐歇,李牧轻摇折扇道:“明公,关于汉室天子,牧另有见解。”

曹操眯起眼睛:“显谋但说无妨。”

李牧合拢折扇,从容道:“当世智者对天子之策,不外乎几种。”

“昔年李儒劝董卓废立天子,立威朝堂。”

“沮授曾向袁绍献策挟天子以令诸侯。”

“毛孝先主张奉天子以令不臣,与沮授之策仅一字之差。”

“荀文若则认为尊奉天子可顺民意,服豪杰,聚英才。”

“而牧以为,当迎奉天子,宪君言行,以法治国,以仁济世。”

曹操瞳孔微缩:“以法治国尚可理解,但这宪君言行...显谋是要为天子立法?”

夏侯惇手中酒樽一顿,面露惊色。

戏志才额角沁出冷汗:“显谋此议,恐遭天下士人口诛笔伐!”

李牧淡然一笑:“正如明公所言,正是要为天子立言行之法。”

曹操沉吟道:“《史记》有载‘黄帝法天则地,四圣各成法度;尧舜禅让,功载万世’。”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上一章目 录下一页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我的书架

如果您喜欢,请把《三国:我的娘子不是凡人》,方便以后阅读三国:我的娘子不是凡人第17章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三国:我的娘子不是凡人第17章并对三国:我的娘子不是凡人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