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月8日,敦煌影视小镇的会议室里,投影仪投出的“沉浸式体验项目规划图”铺满整面墙——图中“唐代集市”“西域驿站”“敦煌洞窟”三个核心区域用红线连接,标注着“剧情互动点”“文化体验站”“艺人客串环节”,每个细节都带着高浪手写的修改痕迹。这是他重当导演后,除电影外亲自操刀的第一个创新项目:“丝路行者沉浸式影视体验”,核心是让观众“走进电影剧情,感受丝路文化”,而非单纯的“片场观光”。
“传统的影视小镇体验,要么是‘看静态场景’,要么是‘拍游客照’,没有真正让观众‘融入IP’。”高浪指着规划图,语气兴奋,“我们的项目要做三个‘创新’:第一,剧情创新——观众不是旁观者,而是‘丝路商队的新成员’,需要完成‘寻找商队信物’‘与西域公主协商贸易’‘协助画师修复壁画’三个主线任务,任务完成度不同,能解锁不同的电影幕后花絮;第二,文化创新——每个任务都融入真实的丝路文化,比如‘寻找信物’时要识别唐代货币‘开元通宝’的真伪,‘修复壁画’时要学习敦煌壁画的‘平涂技法’,让观众玩着学文化;第三,互动创新——杨蜜、刘一菲、热巴会定期客串,比如杨蜜扮演的‘商队首领’会给观众发布任务,刘一菲扮演的‘西域公主’会教观众唐代拱手礼,热巴会在集市上弹奏冬不拉,让观众与电影角色零距离互动。”
项目规划刚公布,第一个挑战就来了——负责沉浸式技术开发的团队负责人李然皱起眉头:“高导,您要求的‘实时剧情分支’技术难度很大——观众的选择不同,任务路线要即时切换,还得同步触发演员的互动反应,目前国内没有成熟的案例,研发周期至少要3个月,会影响电影上映前的预热节奏。”
高浪没有退缩,而是拉着李然去敦煌影视小镇的“唐代集市”实景地,蹲在地上用树枝画示意图:“我们不用完全依赖技术,用‘半技术+半人工’的方式解决——先预设3条核心剧情线,用小程序引导观众选择,遇到分支节点时,安排‘NPC演员’即时调整互动内容,比如观众选择‘帮助西域商人’,NPC就会拿出唐代商契让观众签字;选择‘帮助画师’,NPC就会递上壁画颜料。技术团队重点做‘任务进度同步’和‘花絮解锁’,把研发周期压缩到1个月,我亲自培训NPC演员,保证互动的真实性。”
为了培训NPC演员,高浪特意邀请敦煌研究院的张建军担任“文化顾问”,每天带着20名NPC演员学习唐代的穿衣、行礼、说话方式。“唐代商人见面要行‘叉手礼’,不是拱手礼;买东西用的‘开元通宝’,正面有‘开元通宝’四个字,背面没有图案,这些细节不能错。”张建军拿着唐代文物复制品演示,高浪则站在一旁,用手机拍下每个动作,剪辑成“礼仪教学视频”,让NPC演员随时复习。
1月20日,技术团队如期完成核心功能开发,NPC演员也通过了文化礼仪考核,项目进入试运营准备阶段。可就在这时,星光传媒的王浩突然找到了李然,开出“双倍年薪+技术总监职位”的条件,想让他带着技术团队跳槽,去做星光的“草原霸主沉浸式项目”。
“高导给你的只是‘临时项目’,我给你的是‘长期职业发展’。”王浩在咖啡馆里,把合同推到李然面前,“你帮星光做成这个项目,以后国内的沉浸式项目都会找你,比在浪潮做‘文化项目’有前途多了。”
李然却当场拒绝:“我留在浪潮,不是为了职位和薪水——高导的项目,是让观众‘玩着学文化’,比如修复壁画的环节,能让孩子知道敦煌壁画有多珍贵;你们的项目,只是让观众‘骑假马、穿古装拍照’,没有真正的文化价值。上周高导还带我去看敦煌莫高窟,看到那些被风沙侵蚀的壁画,我更觉得这个项目有意义,这是钱买不到的。”
李然不仅没走,还主动提出优化技术——他在小程序里加入“文化知识问答”,观众答对“唐代商队主要运输什么货物”“敦煌壁画主要颜色有哪些”等问题,能获得“丝路文化勋章”,勋章可兑换电影周边或敦煌文旅门票,进一步提升项目的文化属性。
解决了技术团队的问题,合作方的动摇又成了新麻烦。敦煌文旅局的张建军找到高浪,语气犹豫:“高总,星光的王浩找了我们局长,说只要我们放弃和浪潮的合作,他们愿意给敦煌文旅局捐200万‘文物保护资金’,还承诺让林潇潇担任敦煌文旅大使……局长让我问问你,能不能也提高一下合作条件?”
高浪没有急着提条件,而是带张建军去看项目的“文化体验站”——这里摆放着游客可以亲手制作的“微型敦煌壁画”,颜料是按唐代配方调制的矿物颜料;旁边的“民乐体验区”,游客可以试弹冬不拉和唐代琵琶。“张科长,您觉得星光的200万捐款,能让游客真正了解敦煌文化吗?”高浪拿起一幅游客制作的微型壁画,“我们的项目,每天能让1000名游客接触敦煌文化,一年就是36万,这些人会成为敦煌文化的‘传播者’,比短期的捐款更有价值。另外,我们可以把项目收益的10%捐给敦煌文物保护基金,比星光的200万多得多,而且是长期捐赠,不是一次性的。”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