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攸被马超眼神看得脊背阵阵发凉。
不待他有何动作,忙起身一拜,面带审慎,道:“将军,攸有一言。”
说着,便开始侃侃而谈:“自董贼乱政…”
“天下诸侯或借‘勤王’之名,以谋私利,或拥兵自重,坐壁而观。”
“唯将军率部星夜入长安,破李郭、诛叛贼…”
他瞅着马超将袖子放下,终于松了一口气。
“适才,攸闻狱卒所言,将军入长安后先护太仓、再安官署。”
“连蔡伯喈这等…旧臣,亦肯倾力相救。”
“此等行事,非为权势,实为汉室、为苍生。”
他轻轻踱步,说道:“如今袁绍据河北而怀异心,曹操入兖州而隐锋芒,袁术居淮南而如枯骨…”
“以攸之见,天下滔滔,唯将军既有拨乱反正之勇,又有体恤万民之仁,可称当世之英雄!”
说罢,他再次躬身。
“攸半生浮沉,谋刺董贼而败,亦观诸侯尔虞我诈。”
“今日得见将军,方知何为‘明主’。”
说着,荀攸便一揖及地。
“若将军不弃,攸愿以毕生谋略相佐。”
“助将军安关中、迎天子、复汉室!”
“只求不负胸中所学、不负天下黎庶。”
马超一愣,摸了摸自己的脸。
心中暗道:啥情况?
王霸之气一露,名臣谋士纳头便拜?
嘿……
这就是“龙傲天”的感觉吗?
确实有点爽了。
心中虽在腹诽,动作却丝毫未拖沓,忙上前扶起荀攸。
“公达先生快快请起,折煞我也!”
他语气诚恳:“今超得先生相助,恰似久旱逢甘霖,暗夜遇明灯,实乃我之大幸!”
马超嘴巴虽笨,也没啥文化,但《三国演义》还是看过几遍的。
他学着刘跑跑的口吻,扶住荀攸手臂道:“超,欲请先生任征西将军麾下长史,暂佐军谋,不知先生可愿?”
他暗自盘算:自己虽有战功,官职却仅为羽林中郎将,手底下秩六百石的职位实在拿不出手。
而老爹身为征西将军,麾下长史之位正好安置,横竖老爹的基业将来那也是自己的。
荀攸闻言,眼中闪过一丝意外,躬身应道:“愿从将军之命。”
当马超回到羽林军营时,身侧不但有着荀攸,还跟着个中年人。
其面容敦厚,骨架宽大,却瘦得如同个骷髅兵一般,面相上几乎快不成人形。
实则,此人来历也不简单。
徐荣,辽东玄菟郡人,昔日董卓麾下中郎将之一。
曾在荥阳击败曹操,并险些将之终结。
而后又接着击败江东猛虎孙坚。
属于正史上,昙花一现的悍将!
董卓死后,徐荣归降朝廷,后与胡轸一同奉命出征李、郭叛军。
却遭胡轸倒戈背刺,以致全军覆没。
只是,不知为何,他未如历史中那般死于乱军之中。
反而活着退回了长安,又遭王允斥责,下了诏狱。
马超从名录上见到“徐荣”二字时,还特意反复确认,这才将他提出。
倒也没用什么感人肺腑的豪言壮语,仅是让“伙房跑堂”张谦端来羊汤、摆上八只大馍。
等他狼吞虎咽吃完,这位悍将当场便纳头即拜。
什么王霸之气,不过笑谈。
主要还是因为:提他出狱时,徐荣正啃着半只死老鼠。
他不似蔡邕、荀攸命好,一人有个好女儿,一人有不离不弃的爱妾,时不时去诏狱探视,打点财物,送吃送喝。
这徐荣,乃是草根出身,既无亲族,亦无妻儿,更无钱财。
下狱多日,那狱卒从他这里半点好处都捞不着,愣是一粒糠都没给他吃。
若不是他觉醒了命格、有气血撑着,早饿死了。
饶是如此,也仍瘦脱了相。
此刻虽换了干净衣裳,却只显得衣袍宽大,晃荡间只剩皮包骨架。
回到中军营房后。
马超当即命亲卫引徐荣、荀攸下去沐浴更衣,并叮嘱好生调养,补足气血。
安顿好二人,马超旋即召来部将。
挨个下令,迅速部署、安排人手清剿渭南之地的溃军。
“传告各县乡里,长安已复,若发现溃军藏匿,即刻上报!”
“令各乡里通知山中避难的百姓,着令各自返回,莫要误了春耕!”
随后,又点出刚升任亲卫队什长的张野、赵昊二人。
沉声吩咐:“你二人,去接应庞德部,及往征西将军处传讯,引两部速入长安!”
诸军务安排妥当,马超又嘱咐傅干收拾出原北军营寨,筹备军中庆功宴,以贺雍凉全境收复。
随后亲率突骑营、血狼卫出城相迎。
待马腾、庞德率军抵达长安。
北军大营,庆功宴上。
马腾不知西凉已尽数收复,此刻,正拍着马超肩膀大笑。
“好小子!我说你怎在河东突然消失,竟是藏起来做那黄雀去了!”
“不错,有乃翁之风!”
他正欲再夸几句,忽地想起什么。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