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股市

作品:重生1973:AI重构香江商业|作者:光明云|分类:都市|更新:2025-11-09 19:12:16|字数:6132字

他闭上眼,使劲揉了揉发胀的太阳穴。脑子里那个不属于这个时代的“灵魂AI”瞬间就激活了,冰冷的数据流像瀑布一样冲进他的意识里,清晰得可怕:

『核心业务风险预警:墨方作为单一爆款玩具,其市场热度衰减符合指数规律。

参照上一条时间线类似产品(魔方)的周期,预计当前热度峰值仅能维持12至18个月,随后将进入快速衰退期。

最终市场规模可能萎缩至现状的一到两成。』

『宏观环境扫描:1974年恒生指数已跌穿100点心理关口,目前徘徊于90点以下,处于有记录以来绝对低位。

市场信心极度脆弱,叠加中东石油危机引发的全球通胀及欧美经济滞胀压力,香江本土银行信贷政策持续收紧,中小企业普遍面临‘钱荒’,资金链断裂风险骤增。』

『战略建议:实体产业投资回报周期普遍较长,中位数在3至5年。

当前公司现金流充裕但结构单一,抗风险能力不足。

必须立即着手进行多元化布局,并将资金投入与墨方热度衰减周期进行对冲匹配,以防业务断崖式下跌。』

这几行字在他脑子里反复滚过,像针一样扎着他。他猛地睁开眼,抓起桌上那杯冷茶,仰头灌了一大口。

冰凉的、带着苦涩的茶水滑过喉咙,让他打了个激灵,脑子却异常清醒起来。

他知道,眼前这笔巨款,看着是座金山,弄不好就是口陷阱。

墨方这阵风迟早要停,到时候要是没有新的东西接上,现在赚得越多,将来摔得就越惨。

更别提外面整个大环境都不好,银行收紧钱袋子,多少家底不如他的公司可能说倒就倒了。

他得赶紧想办法,用这笔钱给自己砌一道结实的护城河,不能坐吃山空。

可这第一步棋,该往哪儿落子?

心里的那股急迫感,像只无形的手,攥得他有点喘不过气。窗外的夜色,浓得化不开了。

郑硕猛地睁开眼,刚才还沉浸在数据流里的疲惫一扫而空,眼神锐利得惊人。

他转向一直静立在一旁、连呼吸都放轻了的霍建宁,声音不高,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决断:

“建宁,明天一早,以我的名义,约汇丰证券部的负责人喝茶。直接告诉他们,我们要开孖展账户(保证金交易账户),要能操作杠杆的。”

霍建宁听到这话,下意识地推了推鼻梁上的金丝眼镜,镜片后的眼睛里满是难以置信的惊愕。

他努力让自己的声音保持平静,但尾音还是忍不住带上了一丝紧张:“老板,现在……现在全香江的股市就像破了底的沙漏,所有人都在拼命抛售,生怕跑慢一步!

四大洋行之一的和记国际,那么大的巨头,现在都负债十五个亿,眼看着就要撑不住了!

这个当口,我们真的……真的要把大笔资金投进股市?这风险是不是太大了点?”

他眼前仿佛已经看到资金被股市吞噬的场景。

郑硕看着这位爱将脸上的担忧和不解,唇角反而勾起一道意味深长的弧度。

他不慌不忙地从桌面上那堆散乱的报纸里,精准地抽出一份《华侨日报》,手指“啪”地一声点在那黑字标题上——正是关于和记国际濒临破产的报道。

“建宁,你记住一句话……”郑硕的声音沉缓下来,带着一种教导的意味,“一头猛兽,饿得瘦骨嶙峋、眼看要断气的时候,往往才是它咬人最疼、最凶、最要命的时候。

因为那是它的拼死一搏。”

他顿了顿,目光炯炯地盯着霍建宁,“我考考你,你还记得你那位同姓的本家富豪,霍英东霍先生,在去年(1973年)股灾刚爆发、所有人都像没头苍蝇一样逃命的时候,他是怎么做的吗?”

霍建宁被问得一怔,思绪不由自主地被拉回到一年前。

那是1973年的3月,恒生指数疯狂飙升至1774点的历史最高点,整个香江都陷入了一种癫狂的状态。

茶楼里的服务生对股票经纪都另眼相看,家庭主妇、甚至寺庙里的和尚师太都在讨论股票行情。“鱼翅捞饭”、“白兰地漱口”成了那时暴发户们炫耀的标配。

而如今,还是这份《华侨日报》,头版头条却已经是“和记国际负债15亿濒临破产”的噩耗。

这种天堂地狱般的强烈对比,让他心头猛地一震,开始有点明白老板那看似疯狂的举动了——

或许,极度的悲观里,才藏着最大的机会。

他迅速收敛心神,从西装内袋掏出随身携带的便携式微型电子计算器,手指飞快地按了一通,然后抬头,语气已经恢复了平日的冷静和精准:

“老板,【全球墨方大赛】结束后,扣除各项成本和预留周转金,我们目前可以动用的流动资金是3700多万港币。

如果动用2500万港币作为资金,按照1:3的杠杆比例操作,我们的总仓位可以控制在一亿港元左右。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上一章目 录下一页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我的书架

如果您喜欢,请把《重生1973:AI重构香江商业》,方便以后阅读重生1973:AI重构香江商业第134章 股市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重生1973:AI重构香江商业第134章 股市并对重生1973:AI重构香江商业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