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这时,会议室门被轻轻敲响。李志明拿着一份稿件走进来:
“老板,这是您要的社会新闻稿。”
他的目光迅速扫过桌上的文件,眼神中带着好奇与探究。
郑硕接过稿件,淡淡地说道:“谢谢,放这里吧。下次我们开会的时候不要进来,你先出去。”
他的语气平和但不容置疑,目光中带着明确的指示。
李志明明显愣了一下,嘴唇微微张开,似乎想说什么,但最终还是不情愿地转身离开。
郑硕注意到他出门时刻意放慢脚步,似乎想多听一些内容。
“回到正题。”
郑硕敲敲白板,将大家的注意力拉回来,“关于《凤凰日报》的编辑团队,我建议由张文元总编总负责,但需要配备一个资深政治编辑。大家有没有合适人选推荐?”
张文远立即说,手指在桌面上轻点:
“我认识前《工商日报》的政治编辑王志强,去年报社倒闭后他一直闲在家。
此人政治嗅觉敏锐,人脉广泛。”
他的语气十分肯定。
“很好,立即联系。”郑硕记录下来。
“另外,我们需要一个文化艺术版主编。香江文化界圈子小,必须要找个吃得开的人。”
陈国华建议,摸着下巴思考:“可以考虑请前《中华日报》的周启明,他是徐速的学生,在文艺界很有人脉。”
他的眼中闪着光,显然对这个推荐很有信心。
会议已经进行了整整三个小时。
当讨论到创刊号内容时,李美凤提出一个大胆建议,身体前倾显示出她的热情:
“老板,我建议《凤凰日报》创刊号做一个香江住房问题的深度调查。
现在寮屋区问题严重,但很少有报纸深入报道。”
“很好的选题。”
郑硕赞许道,“但要注意平衡报道,既要反映问题,也要给出建设性意见。”
他的手指轻轻敲击桌面,显示出在思考。
黄启明则提出实际困难,眉头紧锁:
“这样的调查至少需要两周时间,但您只给了我们两周准备创刊号......”
他的声音里透着焦虑。
“所以可以做成系列报道。”
郑硕决策,语气果断,“创刊号先发第一篇,后续跟进。这样还能保持读者持续关注。”
郑硕继续部署,目光锐利:
“李主任,你立即开始招聘。重点招募三类人:
熟悉市井生活的记者、有时政报道经验的老手、有创新思维的年轻人。”
他又对张文远说:“张主编,你负责联系印刷厂,确保产能。创刊号印量按五万份准备。”
这个数字让在场所有人都倒吸凉气。陈国华忍不住说,声音有些发颤:
“老板,现在香江销量最大的《东方日报》也就日发十万份,我们初刊就印五万是否太冒险?
去年《星岛晚报》创刊时才印了两万......”
他的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茶杯,显示出内心的不安。
“所以要配套宣传计划。”郑硕胸有成竹地取出另一份文件。
“我已经做了详细的市场推广方案。
前三天每份报纸售价三毫,但这个钱我们不要,全部给报摊主。
而且我们随销随退,他们卖不掉的,我们免费退货。
我们唯一的目的就是要在对短的时间内打响我们的名声。
对了,陈总编晚点你去雇佣二十个报童,当天让他们去闹市叫卖。”
他转向黄启明:“黄主任,你组建广告团队,重点攻关本地商户,头版广告位可以打八折优惠。”
会议持续到黄昏,夕阳的余晖将会议室染成金色。当最后一项议题讨论完毕,郑硕站起身,做最后的总结:
“《今日头条》要成为香江市民的日常生活指南,而《凤凰日报》要成为知识精英的必读刊物。
两者差异化运营,但都要保持高质量,采编资源也可以适当共享。”
他特别强调,目光扫过每一个人:
“最重要的是内容质量。《凤凰日报》每篇文章都要经得起推敲,《今日头条》可以活泼但绝不能低俗。”
散会后,郑硕特意叫住张文远和李美凤:“张总编、李主任,我知道你们做深度报道很有经验。
《凤凰日报》就拜托你们了。有什么困难直接找我。”
张文远和李美凤激动地点头,眼中闪着光:“老板放心,我一定全力以赴。”
窗外,夕阳的余晖洒在香江鳞次栉比的楼宇上,远处维多利亚港的海面泛着金色的波光。
郑硕站在窗前,目光深远。
他知道,这场报业大战的序幕才刚刚拉开。
而他已经布好了第一局棋,所有看似“未卜先知”的决策,都被巧妙地包装成了专业市场调研的结果。
楼下传来工人们清洗窗户的哗哗水声,混合着渐渐远去的电车铃声,仿佛在诉说着这个城市永不停止的脉搏。
------
时间:1974年1月8日,清晨。
地点:南洋工业大厦·凤凰传媒有限公司。
清晨的薄雾就好像浸了水的纱幔一样,沉沉地压在香江的旧楼之间。
咸湿的海风自维多利亚港拂来,从没有关紧的窗隙钻入,将办公桌上那叠微潮的文件页角轻轻掀起。
郑硕独自坐在临时收拾出来的总经理办公室。这房间还留着前任主人的痕迹——墙上有一块颜色略浅的方形印记,那是原先挂画的地方;
角落的铁皮文件柜门虚掩着,露出几份泛黄的旧报纸。
木质桌面上摊开着财务部通宵赶制的资产清单与预算报表,墨水的气息与旧楼特有的霉湿味交织在一起。头顶的老式吊扇吱呀转动,徒劳地切割着凝重的空气。
“老板,这是初步清点结果。”
财务主管林美芬推了推鼻梁上的金丝眼镜,指尖在纸页的数据上微微发抖。
她已经年近四十,在这行当了十五年的会计,还从未见过如此棘手的账目。
她的语气谨慎得像是在拆一枚即将爆炸的炸弹,每个字都经过了再三斟酌才敢说出口:
“报社的情况比我们原先预估的还要……复杂一些。”
郑硕接过那叠还带着印刷余温的文件,目光如刀锋般掠过密密麻麻的数字与条目。
喜欢重生1973:AI重构香江商业请大家收藏:(www.zjsw.org)重生1973:AI重构香江商业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